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15的文章

你希望無病無痛,直到人生的最後幾年,病痛才如炸彈般一次引爆?還是寧可像現在這樣,讓病痛像從槍管射出的小子彈一樣,平均分佈在人生的歲月裡?

在認真的思考後,如果可以選的話,我覺得像現在這樣就好。既然病痛不論如何都躲不掉的話,如果是想要「安祥」的死去,應該是小病小痛不斷比較接近吧。一波超級大的病痛爆發,想像起來就是極端的痛苦,處在那樣的狀態應該相當煎熬。所以可以的話還是不要那樣吧,不過這真的可以選擇嗎?

[觀影心得] 震撼擂台 Southpaw (2015)

圖片
導演:Antoine Fuqua 應著好友推薦,還是去電影院看了這部震撼擂台。是說網上評價兩極,但我覺得非常好看。從一開始我就覺得很感人(不過我感人的點都很奇怪),隨著劇情推展我自然是哭到不行,弄得我出劇院的時候妝都花了好像有點尷尬。(其他人好像都是滿淡定的)當然本片的劇情算是陳腔濫調,就一個拳擊手正處於生涯高峰,突然發生意外變得很糟,然後重新振作站起來的故事。所以本片的重點不在劇情本身,我覺得好看的地方是拳拳到肉的打擊感,角色表現出來的情感,還有人生的現實。

你內心的黑暗面會隨著年齡增長還是減少?

我覺得我的黑暗面會慢慢減小,只要我可以好好的、誠實的面對自己的狀態、好好的處理這些黑暗的情緒或是其他的什麼東西,就可以讓心裡面黑暗的部份變小。

[讀書心得]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The Power of Habit: Why We Do What We Do in Life and Business

圖片
作者:Charles Duhigg 譯者:鍾玉玨、許恬寧 其實這本書,我已經在書店裡面翻過很多次。乍看之下就像一般的普級書籍一樣,用故事來包裝一些理論,所以就一直沒把它帶回家來研讀。(畢竟我真的買很多書)後來偶然間看到這本書其實評價很好,印象裡面好友有買這本,於是就找了一個機會把它拿到手上好好翻一下。一看不得了了,這本書寫得真是好看阿!不但淺顯易懂,用兩、三個故事堆疊來具體化每章節主題的這寫法我覺得超棒,就像在看兩條不同的故事線串在同一個主線上那樣,也安排了很多玄機,讓人不斷的想要看下去故事本身會怎麼發展。單純看故事就還不錯看,更不用說書裡面講的內容其實也讓人滿受用的。

多年來,你經常路過一棟漂亮的房子,三不五時會夢想自己住在裡頭的樣子。

有一天,這棟房子突然要出售。於是你開始考慮、盤算,並且與銀行初步磋商。正當屋主有意將房子賣給你,你卻感到猶豫、裹足不前。你不確定自己是否負擔得起這棟房子。最後你選擇繼續住在自己狹小的租屋裡。如果三十年後你發現,當初買下那棟房子並不會構成日後的生活壓力,你會不會懊悔,當初可以圓夢的那筆錢,就要在自己完全沒享用到的情況下,流進繼承人的口袋裡?

閱讀策略

分享一下現在的看書策略,其實我現在看書的頻率滿固定的。目的上,一方面是想要多多思考、增長見聞,另一方面也可以訓練我自己的定性、培養好習慣。因為我知道,隨著文字在腦海縱橫交錯,思考的靈活性也會跟著提昇。而且,固定安排一些專心看書的時間,確實可以讓心沈靜下來,實在是好處多多,那我是怎麼看呢?

[讀書心得] 賽局意識:看清情勢,先一步發掘機會點的終極思考

圖片
Game-Changer: Game Theory and the Art of Transforming Strategic Situations 作者:David McAdams 譯者:朱道凱 必須得說,這本書滿不合我胃口的,但我還是硬著頭皮把他看完了。會這樣「硬幹」是因為他裡面還是有講到一些不錯的地方,像是引用哲學家的句子之類的,深怕又錯過了這些嘉言錦句,所以我還是把它看完了。不知道是哪裡的問題,這本書怎麼讀就是怪怪的,每個字都看得懂,故事也滿合理的,但套用理論的地方就有些許不順。或許是這作者他鋪陳功力沒有那麼好吧,或是我自己理解力差,讀起來怪難懂的。(明明就是一些滿直觀的案例)

你覺得年齡增長與性格成熟是否有正相關?

我覺得無關,年齡增長跟性格成熟本身的相關性應該不高。或許是見仁見智吧,以我自己的狀況來說,我一直以來都希望自己可以變得成熟一點,有一些關於自己變成熟的想像,但實際上似乎沒有很成功阿。那就借這個機會,來討論一下性格成熟是怎麼回事吧。

幾十年前的你曾是顆無腦的卵細胞,你會因為自己曾以這種形式存活而感到不安,或這一點反倒會增強你的信心,相信自己將有一番作為?

這問題有點奇怪,感覺像是在問我本來從哪裡來的,與我現在的信心強度具有相關性嗎?我是覺得不會感到不安,也不會感到自己將有一番作為,應該說,不會因為自己本來是卵細胞而有任何特殊的感覺,根本就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阿,也算是滿另類的思考。

什麼可以賦予你權利,讓你在未受邀的情況下,挨在年輕人身邊,感受他們對生命的熱情?

感覺起來這問題有點變態阿,在未經過邀請的狀態下,直接去亂入年輕人的場子。不過實際上,似乎也沒有那麼困難?比方說打籃球,基本上只要想的話,應該可以輕易的加入場內,跟年輕人們一起揮灑汗水吧。在球場裡面,大家都是在同一個框架內行動,本來就沒有分什麼老幼,只要專注在規則裡面行動就好。

你願意付多少代價,好讓自己重溫這種感覺?

圖片
我想這問題應該是延續前一個主題,關於找回年輕朝氣的感覺吧。目前來說我應該還用不到,因為我覺得我自己真的還年輕(至少心態上啦),還有很多不足可以加強的地方、有很多事情不太懂需要了解學習。還有很多夢、很多事情想要做想要嘗試。因為我這個人就是活在現在的人阿,就是這個當下,所以也不用回頭去「重溫」吧,要也是不斷地去創造新的可能性,讓更好的感覺出現。

當你看見輕盈、活力、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或許是見到他們坐在草地上,嘴裡叼著草稈,指手畫腳、有說有笑,彷彿陶醉在沒什麼不可能的自信裡,你會不會感覺到嫉妒?還是你能夠自我安慰,不迷失在幻象裡?

不會,沒什麼好嫉妒的。畢竟我自己本身就還朝氣蓬勃的年輕人,何必要羨慕(或嫉妒)自己擁有的屬性呢?不僅如此,我認為「朝氣蓬勃」的心態,不管是在什麼樣的年齡都可以擁有阿,一顆純真、天然的赤子之心之類的。嗯... 我個人認為的關鍵點,就是能夠拋下成見,好好的感受周遭環境帶來的一切。

如果你能活到很老,你會想要活到平均壽命就好,或者希望自己是個例外?

圖片
我覺得這要看狀況,現在大概會選平均就好,然後等到真的快要死掉的時候就希望自己是個例外。我希望我能夠平安的死去,那種安穩的、或許在某個睡夢中的,自然的離開人間。不過今天這題目是我預期我自己的壽命應該要有多長,嗯,我覺得應該不會太長。因為好人不長命嘛,而我人又那麼好,就可能不會太久,說不定平均值都已經算是多求了。

[讀書心得] 樂之本事 A Road to the Classical Music

圖片
作者:焦元溥 編者:張懸 不得不說,這本書真的很好看,從一開始好看到最後面,整體寫作風格(包含編排)我都很喜歡。而這本書是一本古典樂的入門書籍,感覺起來不太容易理解的古典樂,在焦元溥筆下確實滿生動好懂的。他引用了很多音樂相關的故事,包含音樂家們的生平事蹟、生活背景,以及彼此的關聯性、影響性,也講了很多作品本身的故事,這樣就在閱讀的同時,更容易在腦海中產生想像。雖然沒有厲害到連音樂都跑出來(我沒有配著音樂讀),但各種場景、技法真的描述的相當詳細。

你要如何說服上帝,好讓祂允許你的人生能晚一點退房?

這問題的意思是,要怎麼樣說服上帝讓我可以活久一點嗎?如果是這樣的話,我想不能靠上帝太多 ,我想我得自己多努力一點。平常就要關注身體健康,多運動保持各部位機能正常,然後吃東西喝酒不要太過也不能太少,然後讓心理也保持平靜的狀態,出門的時候多注意交通安全,應該就可以活比較久吧。基本上我覺得,我還算健康啦,雖然有部份功能指數沒有說特別好,但也還沒到無法挽救的地步,可以透過改善生活習慣讓自己能夠進步,活的更自在點。

哪件事會先發生?(1)你不把年輕人當回事。(2)年輕人不把你當回事。

圖片
我覺得是(2),畢竟年輕人怎麼樣來判斷是他的事情,我做好我自己就好了。而我自己應該很少不把別人當回事,儘量都尊重、友善、包容,就算是我真的不喜歡那樣的人我也不會「直接」就不把他當回事。畢竟人與人之間相處,我是覺得都儘量客氣,至少可以減少爭端,和氣生財嘛。

一隻會下金蛋的雞,牠的保險金額應該有多高?請你根據目前的金價大略推估。

數學題目阿。稍微調查了一下,一隻雞平均壽命是七年,前兩年可以下250左右,後面一年100,所以總計一隻雞一生可以下約1000顆蛋。而黃金一克約1,100元台幣,雞蛋重量約是60公克,比重1.09,體積也就差不多60立方公分,一立方公分的黃金重19.3克,所以黃金蛋大概就1,158克。嗯,所以一顆蛋價值127萬台幣(萬以下的部份就先省略了)。

哪裡有可以讓人交易內在與外在財富的場所?

這題目意思是指,內在的財富可以跟外在的財富交易嗎?如果有的話,我覺得我應該會變得很富有。畢竟我裡面那麼強,價值應該滿高段的,就可以用這些內在的財富,來換取大筆大筆的外在財富。應該是這個意思吧,內在指的是內心世界的強韌、心性那類的,外在指的是實際上可以擁有的財富。不過如果是「交易」的話,會不會賣掉我的內心世界,我就變成一個膚淺的富豪呢?

「業務生了沒」講座心得

圖片
「好獵人要懂得耐心的等待」 -- 賽德克巴萊 有幸在上週六參加了這場「業務生了沒」講座,內容不但紮實也還滿有趣的。整場的氣氛都還算輕鬆,讓人能夠透過淺顯易懂的方式來了解不管是B2B還是B2C的業務模式。基本上,業務這回事就是嗅出生意機會,然後與客人交涉,想辦法把案子談成、做得生意。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我想業務的基本功要做足,不但要了解產品內容、產業動態,更要懂得人與人之間溝通談判的原則。畢竟業務業績不好,是真的會讓生活變得滿辛苦的。

你有沒有料到,富人會以自身的財富來換取旁人更多的好感?

沒有,我沒有料到富人會用他的錢來換好感。不過我猜想,透過分享資源的方式可以讓其他人變得比較快樂,自然就會得到一些好感吧。不過,這也要看富人他是抱持著什麼樣的目的在進行分享吧。不一樣的目的,我想多少會讓他人的觀點不同吧,得到的好感度可能就不太一樣。

一個人至少要有多少積蓄?

這問題我其實有認真想過,畢竟我常在思考人生的目的到底是該往哪裡走,為何就該要一直不斷的賺錢生活呢?而賺錢要賺到多少才夠,積蓄要有多少才行?諸如此類的問題其實很常在我的腦袋裡面出現,不過我大概有了一點解法。就平均來說,大概賺一年的錢可以多存半年生活費。也就是說,假設我的退休生活要過15年(從60歲退休活到平均75歲),那我就從現在起工作個30年,這樣等到我六十歲就可以爽過15年的人生。

當你施捨金錢給乞丐時,你會根據他從別人那裡乞討得來的金額,決定要給他多少錢嗎?

這又是個經濟學題目嗎?一般來說應該看不到他從別人乞討的金額吧,如果看得到很有錢(的感覺),應該就會減少社會大眾捐助他生活費的動機。不過另一方面,決定要捐助給乞丐的想法,就是幫他一馬吧,也不會想太多金額上面的事情,不過就舉手之勞,給個還在自己負擔內的錢。通常在決定要做這件事情,金額通常也已經決定了,如果一出手發現他口袋鼓鼓、已經得到很多錢的感覺,然後又把錢收個兩成回口袋,這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嗎?

你要當一個有錢的乞丐,還是寧可做一個貧窮的王侯?

讓我認真的思考一下,感覺起來這乞丐和王侯兩者的等級就有差距。單就社會觀感的身份地位來說,乞丐再怎麼有錢,還是乞丐,而這職業就是要伸手跟別人拿錢。而王侯,再怎麼樣窮,也要爭口氣從自己的口袋拿錢出來,進行某種坐吃山空的舉動。所以我的話,可以的話就選窮王侯好了,比較不受他人控制,相對自由一些。

為了逃稅而寧可住在環境糟糕透頂的地方,你對這樣的人會有好感嗎?

不管逃稅或是住在糟糕透頂的地方,我想都是那樣的人自己的選擇吧。所以我覺得或許會有些好感吧,佩服他可以作到如此境界。(帶著某種「原來可以這樣阿」的心態)是說逃稅不是一個什麼好行為,畢竟稅這種東西就是在國家體制下面生存「應該」要盡的義務責任,不過可以想到這樣辦法省點錢,可能這樣的人有他的原因吧。

如果有人送你一張電影票,可以挑其中一部電影欣賞,在《洗碗工變身百萬富翁》,和《百萬富翁變成洗碗工》之中,你會想看哪一部?

在完全不知道其他條件的狀況下,就要選擇看其中一部電影嗎?似乎充滿某種冒險的感覺阿,選哪邊都是種挑戰。既然問題都問出來了,就來分析一下,再來選要看哪一部好了。那麼,就開始吧。

[讀書心得] 快樂的死 La mort heureuse

圖片
作者:Albert Camus(卡繆) 譯者:梁若瑜 這本算是卡繆的第一本小說,但是卻在他死後才出版。我猜想,這應該是他死後,一些相關人等整理他的遺物發現的珍貴寶藏之一吧。畢竟卡繆他得過諾貝爾獎,也算是頗具成就,於是就把他這最早寫下的小說給出版了。我看的時候,覺得很多景色的地方讀起來很吃力,他花了很大篇幅在描寫各式各樣的景色、氣味,而且是相當深刻的描寫,不管是晴天的陽光、雨後的泥濘、混雜著臭味的小房間、都市裡四處販賣的食物攤等等,讓讀者可以隨著這些線索,跟著小說裡面的主角一起體驗他的生活。

因為別人的不嫉妒而嫉妒,是不是特別可憐?還是說,這很容易被理解?

這題目我看不太懂,所以後面這問題的答案應該是否,不好理解。什麼狀況會因為別人的不嫉妒而產生嫉妒呢?是指覺得別人沒有對自己產生嫉妒的心情,所以去嫉妒別人嗎?若是如此,這樣的心態不太好懂,為何一定要跟別人扯上邊呢?自己過自己的不好嗎?代換一下名詞好了,因為別人沒有覺得自己很棒,所以就覺得別人很棒?這樣的邏輯好像也說不太通。為什麼「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要與「自己看待別人的方式」有關呢?

你是否為嫉妒所苦?是別人嫉妒你,還是你嫉妒別人?

我想應該沒有吧,我既沒有嫉妒別人,也不該被別人嫉妒。嫉妒,我認為來源都是從人們的比較心態,畢竟人是一種喜歡比較差異的動物,當看到別人的比自己好,就自然會產生一種不快感,嫉妒的感覺。而我,對於外在的世界所知甚少,比較的對象就是我自己,而自己嫉妒自己太沒有道理了(這哪招?),只希望明天的自己可以比今天的自己好一點點就好。總而來說,我希望自己可以變得更棒,可以一點一滴的慢慢成長就好。

在一場晚宴中,如果有人討論到股票行基金的未來前景,你要怎麼裝出興致高昂的樣子?

嗯... 股票型基金確實是一個看起來難以了解的東西,要怎麼樣裝出「哇,這真是太棒了!」的心情也是很難揣摩。我是覺得要裝出興致高昂的感覺,可能就要下足演戲的功力吧。畢竟不可能一直都對「股票型基金」真的有著高昂的興趣,就算這東西看(聽)起來再誘人,也不一定會讓人產生高昂的興致。所以我認為必須要演一下,那麼要怎麼裝呢?

你覺得給醫生小費合理嗎?

目前台灣的狀況不是不想給,是不能給吧。就先來聊聊給醫生小費的合理性好了,為什麼要給醫生小費呢?理由想必跟其他給店家服務生的是一樣的吧,覺得醫生的技術精湛、服務的很好,帶給人一種舒服的感覺,於是想要給小費讚揚他的醫術。這樣看來給醫生小費滿合理的,但會不會有其他可能呢?一般來說,醫生救人除了要靠他的技術,還有點道德勇氣(醫德)。技術服務面可以用小費來換,但道德沾上了金錢,就會有點變調。「我又不是為了錢才救人的,我是為了理想」而當醫生這一部份的道德良心多了錢的要素,或許他就不想要救人了。從這個角度來看,給小費滿不合理的。

你覺得給小費合理嗎?

給小費合理與否,我認為要看狀況才能判斷。有時候就是必須要給點小費,當作服務費,那我想無可厚非,覺得不合理也得給吧。那到底什麼叫做合理呢?是指從服務生手上額外得到的好處讓我變得開心,就值得給點小費,讓他也一起開心。不合理的狀況可能就反過來,覺得服務態度很差,或是沒有達到我的預期,就覺得這小費很不值得。

你會不會羨慕窮人?

回答這問題以前,我覺得先來想看看為什麼要羨慕窮人好了。可能有幾個原因吧,我一時間想到的,就列出來討論一下。第一,窮人生活很樸實,因為沒什麼錢所以沒辦法有太多享受,只能過樸實一點的生活。第二,窮人比較少人會眼紅,不用太擔心別人羨慕忌妒恨的眼光,感覺比較自在。第三,窮人無拘無束,因為沒有什麼資產,所以相對更自由了吧。以下就針對這三點來討論看看,應該要去羨慕窮人嗎?

[讀書心得] 行為的藝術:52個非受迫性行為偏誤

圖片
Die Kunst des klugen Handelns: 52 Irrwege, die Sie besser anderen uberlassen 作者:Rolf Dobelli 譯者:方秀芬 偶然間在網路上瞄到評價不錯,印象裡面卡特大大有買這本,於是就借來瞧瞧。當然另一本「思考的藝術」我也一起借來看了,不過思考一書我大概只花了一個晚上翻完,就沒什麼心得。而這本行為的藝術則是紮實的讀完(包含小故事們),算是有點收穫。整體來說兩本都算是簡單好懂,一本內涵52篇文章,兩本一共104篇,裡面用了很多例子來說明人類容易犯的錯。這邊也推薦給大家讀囉,其實多知道一些人性的盲點還不錯,我想這樣就可以比較容易跳出原來的框架吧。(至少知道自己可能會犯什麼錯這樣)

你覺得,當擁有的財富超過幾百萬,因為我們得花時間心力去理財、保護財富,有錢的好處會開始遞減?

這問題的境界我還沒到阿,何必杞人憂天?不過就來想像一下好了,基本上有錢人需要自己理財嗎?當人有了錢,看事情的角度就不同了、視野高度不同了,會計較的東西也就不一樣了吧。我的話啦,應該就不會刻意保護財富,但也不會隨意奢侈揮霍,應該是對自己擁有的財富稍微抓個比例來用,應該就可以過得不錯生活才是。

你好之歌2015年remix加強版

圖片
作詞作曲:我本人 早上的時候 說聲早安 中午的時候 說午安 晚上 要睡覺了 就互道晚安 再見的時候 說掰掰 早上碰到人 可以說你好 中午碰到人 也可以說你好 晚上碰到人 說聲你好 不管在什麼時候 都可以說你好 一整天都可以說你好 每一天都可以說你好 只要碰到人 就打聲招呼 說你好 讓世界更美好

有沒有哪個有錢人,只是因為他富有,你就對他感興趣?

老實說沒有,至少目前沒有。總覺得讓人感到自己富有這件事情多少有種炒作的味道在,怎麼說,有些人有錢了就想要炫耀給別人知道,或是說被新聞媒體等強迫讓大家知道,或是有錢了就想要一些其他的東西。這種誇張的表現,會是讓人感興趣的嗎?或許吧,看看有錢人怎麼樣過生活覺得好生羨慕,然後對比一下自己的情況,覺得自己相較下來實在不怎麼樣。無形間就產生沒錢的自卑感,以及某種對金錢崇拜,覺得有錢真好,沒錢實在是不太妙。久而久之,腦中就被灌輸一定要賺很多錢,賺錢才是人生最終目的的價值觀。

如果沒有你,那麼,除了你這個人之外,世界還會因此少了什麼?

這問題是在問我的成就嗎?我想沒有我的話,世界上就會少了一些白爛活動、少一點我創作的東西、少了一些社群的連結點。我也不敢說我多有成就,但作為一個藝術家(自稱)多少都會想要留下一點什麼痕跡。畫畫、寫歌、寫字、做模型、弄活動,是說沒有什麼特別專精的,但我勇於嘗試,把腦中的想像化為實際上的成品這樣。

[讀書心得] 日安憂鬱 Bonjour tristesse

圖片
作者:Francoise Sagan 譯者:陳春琴 這本書滿好看的,內容主要是在描述一個青春期少女的內心世界(內心戲?),把少女的心思描述滿細膩,那種變來變去,一下覺得好呀就這樣做、一下又猶豫遲疑的後悔,各種情緒不時地佔據她的腦袋。故事發生的背景是在1950年代的法國,女主角瑟希爾跟著父親到海邊渡假發生的一連串故事。

對於新的事物,你能否毫不執迷,乾脆的放手?

我覺得我沒辦法。畢竟我還是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一點風吹草動都會讓我變得滿「興奮」的。而當新的東西出現的時候,真的就會不自主的被吸引,這某種程度來說應該是人的天性吧。就是碰到任何物體發生改變的時候,就會提高警覺,花點注意力關注一下有沒有威脅、或是有沒有什麼特別吸引人的地方。過了一陣子以後,危機感解除,就回復到一般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