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提問系列七十,他人第一回:靠近與發聲。


如果有人靠你太近,你比較怕別人在你身上發現什麼,還是比較擔心自己會在別人身上發現什麼?



回答這個問題我想需要一些情境,不同的情境可能會發現不一樣的東西。這時候就要看說到底我該擔心別人,還是別人要擔心我。比方說迎面走來一個妙齡女子,我可能會「擔心」她發現我在上下打量,雖然這是人之常情,但還是要低調點好。反過來,我也可能發現她意有所圖,這時我心中緊張的情緒也會升高。

如果靠近我的是個大叔,我可能會擔心我發現他的臭味,各種臭味。像是老人臭、口臭、狐臭,或是酒臭、煙臭,我不太喜歡這些充滿刺激的味道。當然反過來,我也不喜歡別人發現我身上的味道,所以我現在都把自己弄的香香的,這樣生活也比較自在吧,不用擔心自己的味道會影響到別人。

不管別人可能在我身上發現什麼,或是我可能會發現了別人的什麼,都會造成情緒的變化。畢竟這是在一個「靠太近」的狀況,我不是很喜歡靠很近,可以的話還是保持安全距離比較好。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彼此陌生的時候,我傾向抓比較遠一點,感覺起來比較可以保護我自己。畢竟靠太近還是會讓人感覺不自在吧,會不自覺地提高警戒,就一直在注意到底來者是要做什麼,即使他不做什麼也會擔心這些有的沒的。

所以可以的話還是保持自己的空間、自在就好。


當眾聲沉寂時,你會同樣保持沉默,還是認為自己有義務要促使他人發聲?


一樣要看情境阿,看是什麼場合。如果是在圖書館這類的場景 ,最好還是要保持沉默,不要隨意大聲嚷嚷、叼擾到使用圖書館的民眾。畢竟在那個環境底下,多少還是需要營造一個「讓人容易專注」的環境吧。硬是要促使他人發聲,可能會顯得我是來亂的。

如果是一個需要討論的場景,大家都不發言。我會覺得我應該要「拋磚引玉」,把我自己的意見丟出來,看能不能引起一些迴響漣漪。畢竟會議聚集很多人,大多的目的不就是要大家都貢獻出自己的想法,才有辦法讓討論的內容多元一些,不能說一定會比較好,但至少比較完整吧。比較多人可以發言的好處,就是可以增加一些互動性,讓彼此的感情升溫,增加一些情感上的連結。

不過最近在書上讀到,其實開會硬要大家發言不見得會比各自分開來硬幹來的好。也就是把大家關在一起腦力激盪,不見得會是最棒的作法,大多情況會是,比較大聲的人(積極主動)的意見,會技壓群雄(蓋過其他人的想法),即使他的意見可能不見得是最好的,但講比較快、比較會表達的人,就是會把場面控制住。其他人可能是被說服,或是覺得自己的意見丟出來「不好看」、「有點丟臉」或是「害怕衝突」。然後會議的結果就這樣被引導到一個並非「最棒」的結果,至少就結果看來這樣比較有效率吧。

所以,還是要看發聲的目的是什麼。如果真的是要大家表達意見的情境,而大家都不想說話,或許可以透過傳紙條的方式來做。山不轉路轉,就多想一些招式,想想看最終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然後想辦法達成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讀書心得] 你交的朋友,會決定你的人生

[讀書心得] 善惡的彼岸:一個未來哲學的序曲

[讀書心得] 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史丹佛大學的創新×創意×創業震撼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