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提問系列一零二,言語第五回:外在表現。


今天討論的主題是,關於情緒的外在表現,以及別人對我的評論。其實我在練習不去在意那些評價,反正我只要認真的做好我想做的事情就好了,不是嗎?


你會因為自己的臉部表情不由自主地流洩出情緒反應而感到困擾?


喜形於色,這應該算是我的特色之一吧。我是不會覺得困擾啦,開心的時候就表現的很開心,困惑的時候就皺眉頭,悲傷的時候就常常會有種快要流淚的感覺(有一陣子真是悲傷的莫名,應該隨便戳我就爆炸)。這樣讓自己的情緒表現在外面,我認為這應該有助於別人「了解」我的狀態,不用說話就能先抓到一二。

畢竟我不是很會演戲的人阿,基本上是藏不住什麼情緒,既然如此,就坦然一點表現出來吧。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會讓人感覺我這人沒什麼心機、還滿真的吧,該大笑我一點也不會吝嗇,感動的時候也是馬上掉眼淚(雖然點可能跟常人不太一樣)。也不用因為刻意想要藏住情緒,而把本來就不多的意志力消耗掉。

在某些場合(特別是公事上),似乎不太適合這樣表現。即使長官或是客人讓人感到厭煩,應該要表現的他們實在是太對了(咦),每句話都好好聽(天哪),逢迎拍馬一下(但要表現的很真誠),這樣才能官運亨通。但我實在是沒辦法,可能是我自己價值觀的關係,覺得不太對的事情我就是不太能做。所以如果是一定要發言的時候,我就會依照我心中的概念,來說一些不太中聽的話(這也有可能是我表達能力不夠好)。總之我覺得應該要就事論事,而不是長官或客人說什麼對就是什麼。

不過我這樣的行事風格,似乎也沒有造成什麼太嚴重的後果。或許需要多磨練一點吧,讓自己變的很「社會化」,不過這程度該要怎麼拿捏呢?


在你看來,別人怎麼想你,跟別人怎麼說你,哪個會比較糟?


關於這件事情啊,我覺得別人愛怎麼想、愛怎麼說就那樣了吧,八卦傳言這事(我也很愛講其實)就是七分真三分假,而且過了一個人在傳,以訛傳訛,版本就會改得跟事實愈差愈遠,算是滿有趣的啦。有時候,即使是「記憶」裡面的事情,也會因為事過境遷有點模糊了,或是自己「覺得」應該是那樣,而就自動地把那些記憶合理化、調整成自己喜歡的版本。所以不管是別人怎麼想我、說我,都跟事實多少有點誤差。

畢竟每個人都只看的到自己想看到的,只相信他心中所信的。

這樣不就是羅生門嗎?即使是同一件事情,每個人都是從自己的觀點出發來觀察、來體會,就會延伸出各自不同的版本。而聽到別人講的話(八卦傳言)也是一樣,經過自己的腦袋模擬「解碼」以後,就產生屬於自己的版本。而且,就算是把每個人擁有的版本都湊在一起討論,合起來,也不見得就是完全符合事實的真相。(或許可以提昇可信度到95%的水準,統計學嘛,即使如此還是有5%猜錯的可能)


既然別人說的想的都不是真的,那什麼才是真的我呢?是我自己觀察到、體會到的版本嗎?我自己想像的我自己,真的就是我自己了嗎?(這哪門子哲學思考)我認為就算是自己觀察到的,也多少有點誤差(畢竟自己也有看不到的地方),而且人會傾向把自己放大、自我感覺良好,要擺脫成見來看自己、理性的思考,或許要把自己當作他人來看吧。愈講愈玄,總之結論就是,別人講的想的都不是真的,所以也不用太去在意那些啦,就不會有什麼糟不糟的問題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讀書心得] 你交的朋友,會決定你的人生

[讀書心得] 善惡的彼岸:一個未來哲學的序曲

[讀書心得] 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史丹佛大學的創新×創意×創業震撼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