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香蕉週報 #18 淺談選擇

你好,

覺得就不要浪費時間,直接切入主題吧。「選擇」,換成比較深奧的語言來說就是做決策(decision making),就利用一點時間來談一下,選擇的形式、為什麼要做選擇,以及有什麼方法可以做更好的選擇。


基本上,「人生就是不斷地選擇」。除了選擇要吃什麼、穿什麼顏色的衣服、買什麼好東西那樣比較直觀的想法之外,我是這樣解讀的這段話的:因為我們擁有的時間(資源)有限,就把這些有限的時間,投入到自己「選擇」的行動上面(基本上是一次一件啦)。比方說選擇自己早上七點起床,八點起身移動到工作地點,九點開始工作,十點吃點點心... 諸如此類,透過自己的意識(或是潛意識)來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

在某件行動上,「投入」了愈多時間,通常就會讓自己在那方面的經驗增加。就像是每天上網,就會讓自己成為上網大師、每天畫畫就會讓自己變成畫畫大師。但也就因為時間有限的特性,選了做這個就沒辦法做那個,就必須要來些取捨。就我自己的狀況來說,我把我僅有的時間都花在看書、畫畫、思考、寫寫文章、工作、玩遊戲跟上網閒晃。這些選項會彼此排擠,不好好安排一下的話,很容易就讓自己進入「什麼都不做」的狀態。

當然「什麼也不做」也是一種選擇,在這段時間上劃上大叉叉,然後就任憑時光流逝,讓自己放空、做白日夢、攤懶在某處,或許有些人會稱這樣的行為叫做「享受人生」。畢竟留些空檔給自己還滿不錯,可以休息補充體力,也可以讓思考順著感覺亂跑。而在該選擇的時候不做選擇,我想也可以歸類在這個選項裡面,畢竟就結果來看是一樣的,「什麼也沒做」。

有些時候感覺是沒什麼選擇的餘地,有些事就是「必須」去做,擺在那邊也不會有人會「自動」把那些事情撿起來做。而這些事情通常都是在某個時空背景(趨勢)下,被加諸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比方說像是家庭要素,如果不協助自家人的疑難雜症,一般來說是不會有路人突然走進來插手這些家務事,放久了不處理,可能就會讓家庭成員間的情誼發生一些不良的變化。有些時候是一些瑣事,像是處理帳單之類的事情,不去做就是會形成一些無謂的浪費,被罰一些無謂的款,嚴重時還可能會被斷水斷電之類的。

有些時候的沒得選擇,是因為「社會規範」的關係。有一些潛規則(規矩)就是必須要遵守,不然就是會讓自己被貼上一個「不符合社會期待」的標籤。想要不按照規矩來走,不按牌理出牌就是會被講些閒話,很容易就被釘的滿頭包。不過這不代表就只能順著潮流走,只是若要選擇與社會「作對」,就勢必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這時就必須要用自己身上所謂「改變的力量」來接招,用腳下的足跡把屬於自己的路走出來。

所以說,好好的做出選擇是很重要的事情,畢竟「兩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如果只是把選項放在清單裡面不去執行,就真的是一點痕跡也不會留下來。那麼,該怎麼辦呢?

就目前的狀況,我推薦這樣做以下幾種作法:
  1. 寫備忘錄、筆記本。把想到的事情、接到的訊息先登記下來。之後再找個時間(比方說每天早上)來安排一下代辦事項,把事情的輕重緩急稍微做個分類,釐清一定要做的事情在哪裡,當然也可以好好安排自己想做的事情。
  2. 行事曆。除了方便規劃自己的時間以外,也可以檢視自己到底把時間花在什麼事情上面。把需要提醒自己的事情紀錄在上面,也比較不容易忘記(現在行事曆軟體都可以設定提醒,超好用)。
  3. 蕃茄鐘(或是任何倒數計時器)。讓自己在一小段時間內專心的做「一件事」,這樣的作法可以增加做事情的效率,因為讓腦袋在二或多件事情裡面切換,就會產生一些無謂的損失(轉換狀態的消耗)。把其他要處理的事情就排在別的時間,一次一件做好做滿(當然也要儘可能的做完)。
而要做出更好的選擇,我覺得其中的關鍵就在「開闊的心態」,就是要接受人生還有很多可能性、還有很多好事可以做。也就是在面對清單的時候,多思考一下是不是有別的作法,然後想辦法來「測試」一下。說不定就會因此發掘一些妙案,讓自己又「成長」了一些。太棒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讀書心得] 善惡的彼岸:一個未來哲學的序曲

[讀書心得] 你交的朋友,會決定你的人生

[讀書心得] 管他的:愈在意愈不開心!停止被洗腦,活出瀟灑自在的快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