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 探索人格潛能,看見更真實的自己:哈佛最受歡迎的心理學教授教你提升健康‧幸福‧成就的關鍵

Me, Myself, and Us: The Science of Personality and the Art of Well-Being
作者:Brian R. Little
譯者:蔡孟璇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17/06/28
購書連結:博客來

透過各種手段「找自己」是我持續在做的事:除了想要更徹底地認識自己,也想要讓自己的人生路能走在正途上。本書以人格心理學的角度來詮釋人性,確實能夠協助讀者更進一步了解自己,同時也更進一步地,看到一些讓人生幸福的秘訣。

你真的認識自己嗎?

我們看待別人的方式,也就如同理解世界的方式一樣,是透過心中許多假設來進行的。我們會在其他人身上貼上標籤,然後用這些來詮釋他們的個性、行為以及個人特質。而這些「標籤」(比較學術的說法叫做人格構面)也同時定義了自己。舉例來說,喜歡用星座來解釋其他人個性的人,通常他的個性也容易被星座解釋。心中擁有的標籤類別愈少、愈集中,看待世界的角度過於侷限,也就容易被綁住。當然這樣自己未來發展的可能性也就少了,還是要能夠多轉換幾種觀點、靈活一點好。

人格特質的框架

人格特質,可以粗粗的分成五大類型,自律性、親和性、神經質、經驗開放性、外向性。
  • 自律性:自律的人偏好整齊的環境。
  • 親和性:合群、友善、具同理心。
  • 神經質:較神經質的人情緒比較不穩定、對刺激比較敏感。
  • 經驗開放性:比較容易接受新事物。
  • 外向性:外向的人偏好刺激。
但這些特質並非完全二分,若不是外向就是內向那樣,而是如同身高、體重等統計資訊,呈現一種鐘形曲線的分佈。也就是說,大多數的人都是處於平均值,少部分的人屬於極端份子。

可以從三方面來理解人格特質,一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隨著基因來的),二是與社會、物質互動產生的環境因素(社會化的應對),三是由自己的熱情、專業延伸出的個人計畫。

除了與生俱來的本能,人們也會根據社會規範來調整自己的人格,使自己在社會裡面活得順利些。比方說業務員如果天性屬於比較偏內向的人,或許就會逼自己變得外向積極,以爭取更好的表現。當然,也有可能是自發性的調整,或許是為了心愛的人、或許是為了自己的夢想,進而發展出獨特個性。

調整有利有弊,好處是能拓展人生的可能性,而壞處就是與天性差異愈大,就會讓自己變得愈壓抑、活得愈累。這時或許可以找一個復原空間,讓自己可以暫時脫下自己的面具、回到最原始的自己,恢復元氣之後再繼續角色扮演。

找到幸福之道

當然我們也不希望一直都在「角色扮演」,畢竟做自己多好,就不用壓抑自己、也就不用活得很累了。若是能夠找到一個環境,能夠符合自己內在需求,不就能大方的做自己了嗎?但對於環境的觀點,怎麼說,還是要看自己怎麼詮釋,只要能以適當的角度來省視(或許需要多一點創意),就能讓自己自在點吧。

而做自己,也就是順著內人熱情,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完成個人的人生計劃,若是能夠跟自己所擁有的特質整合,走在自己的幸福之道上的機會也就愈大。節錄書中的一段說明:

特質是我們擁有的,計畫卻是我們去做的事;背景使我們陷入其中,計畫卻能拉著我們前往新的可能性,而其中一種可能就是更美好的人生、更快樂的生活。

來點結論

透過理解自己來找到幸福人生這點很棒,要不斷檢討自己的人生計畫,讓自己擁抱自己的熱情,積極主動地去爭取屬於自己的正途(太棒了)。而本書雖然是本心理學書籍,但寫作方法像是小說,作者用幽默詼諧的筆法一點一點的鋪陳(除了以上提到的,還有人性的諸多面向,包括創意、察言觀色、自控力等等),然後在最後章節營造高潮、一次收尾,是本讓人讀起來滿開心的書。

相關讀書心得:

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 做好自己、成為自己版本的大師。
讓天賦自由發現天賦之旅 想辦法找到天賦就是關鍵。
人生的行銷企劃書 找到自己的使命,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意義。
安靜,就是力量:內向者如何發揮積極的力量! 找到合適的定位,就可以有不錯的發展。
脆弱的力量 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讓每個人都能勇敢的做自己,大膽向前。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讀書心得] 你交的朋友,會決定你的人生

[讀書心得] 善惡的彼岸:一個未來哲學的序曲

[讀書心得] 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史丹佛大學的創新×創意×創業震撼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