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 腦,在演化中

Evolving Brains
作者:John Morgan Allman 
譯者:曹純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2002/4/1

第二季最後一次(也就是第五次)的書生讀書會主題是「人類的演化」,於是就上圖書館找了一下演化相關的書,剛好看到這本書,感覺起來符合主題就選了。本書以生物學的觀點,來看人身上最重要的器官「大腦」是如何演化而成的。讀起來其實滿難的,除了生物學的領域我不熟悉以外,文章的寫法比較沒有系統,我讀了滿多次(約莫四次)才稍微抓到一些感覺。


大腦的功能

腦之所以是個重要器官,是因為它的作用是用來接收外在的訊息後進行分析判斷,進而驅使身上的肌肉做出相應的反應。而其中最重要的用途,就是用來覓食。與較原始的生物相比,愈大的腦能夠處理的訊息就愈多,除了能在危險時有較快的反應動作,也可以找到比較多的食物來吃。

當然腦也不是沒有缺點,腦袋愈大(佔體重比例)所需要的熱量就愈大,而且從出生到成熟所需要的時間也更長。這代表的是,除了需要有豐富的食物來源外,也必須要發展出照顧嬰幼兒的習性才能確保種族的延續。


基因的演化

生物的演化主要是在透過基因複製時,因為複製時偶發的突變而發展出不一樣的功能,比方說長出眼睛擁有視覺、長出鼻子擁有嗅覺等等。但這都不是「突然」變成這樣(需要時間累積),也不是因為選擇造成身體的轉變,而是在偶然的狀況下發展出新功能,碰巧適合在環境底下生存:是被「天擇」篩選後留下來的基因。

基因的唯一目的大概就只有不斷地活下去(這大概也可以解讀為人生的目的吧),而我們擁有的各項「能力」,均是讓我們能夠更適應環境所發展出來的。在人類身上還是能看到一些祖先留下來的痕跡,像是智齒,這牙齒的設計基本上對於現代人來說是沒有用的,甚至還需要到拔除的程度。人身上也有許多類似的潛能是沒有被使用到的,不過這也沒關係,因為我們也不能不保證未來的環境會不會改變,到時候沒用的基因又變成有用的,這就看命運安排了。(這也代表刻意揀選基因,頂多能夠符合當下需求,不一定適合趨勢發展。)

以下來稍微分享一些人類演化出的特性:


人是視覺的動物

人類(以及人類的近親靈長目),眼睛是長在前面的。這樣的好處是在,能夠辨識遠近、更快的判讀出移動中的物體,同時能夠在夜間接收更多的光線。於是就能夠更容易的狩獵,進而取得更多的食物來源,保持生命的延續。同時,這也與運動神經相關,我們能透過眼睛看到樹上的藤蔓(之類的),進而在林間進行跳躍移動,就能夠躲避來自一些大型野生動物的威脅。

人是恆溫動物

另一方面,人的體溫是恆溫的,而要維持體溫需要消耗更多的熱能。對比於同體積的冷血動物來說,恆溫動物需要消耗三到四倍的熱量來維持體溫。這樣能夠得到的好處是,生活比較不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冷血動物天冷了就要休息,在遇上危難的時候就無法發揮本能戰鬥或逃走,而恆溫動物相對地就比較容易生存。

人是群居的動物

因為人類發展期很長,幼兒需要照顧,就跟其他的動物一樣演化出社群的習性。從觀察動物習性得知,負責撫養子代的親職通常都是比較有生存優勢的性別,壽命比較長久。人類似乎也是同理,負責照顧孩童的性別,壽命都比較長。一說是因為雌激素可以刺激血清張素的效果,讓人能夠比較穩定,所以能夠讓女性成為天生的守護者。(低血清張素的個體容易衝動、情緒化,不過這可以透過百憂解這類藥物來改善)

發展出社群,能夠讓整個種族更容易延續:因為彼此共同保護家園,互相分享食物,讓生存的機會大增。同樣擁有社群習性的狼,被人類在13萬年前以絕對的威權馴養過後演化成了狗。狗的特徵就比較適合與人類合作,像是生小狗的頻率增加、幫忙狩獵、管理其他家畜等。


來點結論

大腦的發展是為了要讓我們活的更長久,或是說,演化若是有個目的,就是讓生命能夠繼續的延續下去(繁衍的真義)。值得一提的是,本書的結論是,人類因為現代的生活太優渥,而產生大腦變得愈來愈小的趨勢。畢竟我們現在不太需要狩獵,也不需要擔心生存問題,或許幾百萬年後,真的會退化成都不需要大腦也能存活的物種也說不一定。

另外,演化這件事情本來就不是人類能夠「控制」的。基因的突變有捨有得,選了這個功能,勢必就有一些淘汰的「副作用」必須承擔。或許就像是 不整理的人生魔法 一書所提到的,維持基因的多樣性才是整個人類族群的王道啊。


讀書會相關讀書心得

第一季:

綠野仙蹤 童話故事
廚藝好好玩 廚房的料理科學

第二季:

愛麗絲幻遊奇境與鏡中奇緣 童話故事(第二季)
喀布爾之燕 恐怖主義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讀書心得] 你交的朋友,會決定你的人生

[讀書心得] 善惡的彼岸:一個未來哲學的序曲

[讀書心得] 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史丹佛大學的創新×創意×創業震撼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