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人際之間的微妙互動

最近可能是看太多「大數據」相關的資料,山也大數據、海也大數據,人際之間的微妙互動當然也可以轉化成一種數據模式。不過這也有可能單純是因為我毛比較多,對人與人之間相處的細節會看「很多」。大部分時間我就只是觀察而已,蒐集很多蛛絲馬跡,像是小動作、眼神頻率那類的,由此推敲出完整的人際網絡。

這可以說是一種閱讀空氣的能力。(這中文要怎麼講?察言觀色?)與人面對面聊天的時候,其實一顰一笑、瑣碎的無心言論什麼的都會不經意透露出很多訊息。這些平常看起來就像是「雜訊」,只要透過某種know how(這中文要怎麼講?訣竅?),就可以從雜訊裡面挖出寶藏。比方說,戀愛中的男女,一般來說眼神都會散發一種很閃亮的眼神,一種崇拜中帶著溫暖舒服的感覺。

然後我想說,就算不是面對面而是在網路世界裡面,這種閱讀空氣的能力也是可以使用的。舉社群網站常用的功能為例,留言、按讚、私訊對話什麼的,這一樣都是看起來像「雜訊」的資料。但是透過分析,比方說針對性的留言、讚什麼的,就可以從這些看似枝微末節的東西挖出一些寶藏。就像大數據裡面提到的,從這些資料抓相關性以後分析,然後就可以知道人際網路的互動狀況。

這幾天我想了一下,我自己的分析模式比較偏向貝式方法。我會先設定某兩人之間的關係,然後再按照事件的發生加分扣分,來印證本來的假設。當然我會拿自己的行為來做測試,試看看某些白目行為眾人的反應如何,就可以得知我和環境裡面所有人可能的互動狀況。

知道這些可以做什麼呢?我想最簡單的運用方式就是幫助自己判斷情勢,抓出重點人物是誰,同時也可以比較能夠說出合宜得體的話,畢竟誰都不想隨便就踩到什麼地雷。為了經營好良好的人際關係,一樣要多用點心。這樣感覺會算太多心機嗎?先這樣,我覺得還不夠深入,之後想到再說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讀書心得] 你交的朋友,會決定你的人生

[讀書心得] 善惡的彼岸:一個未來哲學的序曲

[讀書心得] 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史丹佛大學的創新×創意×創業震撼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