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 精準預測:如何從巨量雜訊中,看出重要的訊息?
The Signal and the Noise: Why So Many Predictions Fail—but Some Don’t
作者:Nate Silver 譯者:蘇子堯
這本書買好久了,好像是因為看到同學推薦的關係所以就在某一次的社課之後入手了,結果一直放在一邊沒去裡他(因為真的很厚)。最近想說來測試自己的程度就來看個一輪,結果花了我大概一個多月的時間吧,才把這本硬派的書給看完。紮紮實實的500頁,內容一點都不輕鬆,在捷運上面看的時候大概只能推進個兩三頁就吃不下了,只能說終於告一段落,開心。
書的原名是信號跟雜訊,是在通訊相關的規格上面會提到的。作者的說法是這樣的,因為現在是網路時代資訊爆炸,我們可以得到的資訊變得超多,其中包含了很多信號,但同時也有很多雜訊。要怎麼樣分辨訊號和雜訊就是一門學問了。書的主題是在講各種預測,預測選舉、氣象、體育、地震、經濟、恐怖攻擊... 等等,有些可以預測的很準,有些不行。原因是因為可能想要預測的事情太過複雜,沒有適合的模型的緣故。也有可能是用到不好的資訊,做出來的東西自然不好。
所以他提到的大原則就是要用機率來思考。用機率思考的意思就是凡事沒有絕對,不確定性是存在的。因為沒辦法很準,就只能不斷的修正自己的預測。透過貝氏的原則,把新獲得的資訊拿來修正自己的預測,就可以讓預測愈來愈精鍊。而預測要準,通常都是要先在某個合理的邏輯推理上才會準,比方根據球員的上壘率來預測球隊會不會贏,就是拿「因為球員上壘率高,得分機率就高,贏的機率自然提昇」這樣的推理進行的。所以他反對「大數據」式的拿資料硬套邏輯,因為那樣可能只有一時猜對的效果而已。最後他的建議是要不斷嘗試,只要減少「未知的未知」,了解到自己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就可以想的更完整週延。
我的結論是,如果要在預測上面有所成就,必須要提昇自己的專業度,就是對該領域要有一套自己的見解。然後不要過度自信,保持謙虛受教的心,有機會也可以多跟別人的理論交流。這樣不斷的磨練下去,應該就會變成大師了吧。
作者:Nate Silver 譯者:蘇子堯
這本書買好久了,好像是因為看到同學推薦的關係所以就在某一次的社課之後入手了,結果一直放在一邊沒去裡他(因為真的很厚)。最近想說來測試自己的程度就來看個一輪,結果花了我大概一個多月的時間吧,才把這本硬派的書給看完。紮紮實實的500頁,內容一點都不輕鬆,在捷運上面看的時候大概只能推進個兩三頁就吃不下了,只能說終於告一段落,開心。
書的原名是信號跟雜訊,是在通訊相關的規格上面會提到的。作者的說法是這樣的,因為現在是網路時代資訊爆炸,我們可以得到的資訊變得超多,其中包含了很多信號,但同時也有很多雜訊。要怎麼樣分辨訊號和雜訊就是一門學問了。書的主題是在講各種預測,預測選舉、氣象、體育、地震、經濟、恐怖攻擊... 等等,有些可以預測的很準,有些不行。原因是因為可能想要預測的事情太過複雜,沒有適合的模型的緣故。也有可能是用到不好的資訊,做出來的東西自然不好。
所以他提到的大原則就是要用機率來思考。用機率思考的意思就是凡事沒有絕對,不確定性是存在的。因為沒辦法很準,就只能不斷的修正自己的預測。透過貝氏的原則,把新獲得的資訊拿來修正自己的預測,就可以讓預測愈來愈精鍊。而預測要準,通常都是要先在某個合理的邏輯推理上才會準,比方根據球員的上壘率來預測球隊會不會贏,就是拿「因為球員上壘率高,得分機率就高,贏的機率自然提昇」這樣的推理進行的。所以他反對「大數據」式的拿資料硬套邏輯,因為那樣可能只有一時猜對的效果而已。最後他的建議是要不斷嘗試,只要減少「未知的未知」,了解到自己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就可以想的更完整週延。
我的結論是,如果要在預測上面有所成就,必須要提昇自己的專業度,就是對該領域要有一套自己的見解。然後不要過度自信,保持謙虛受教的心,有機會也可以多跟別人的理論交流。這樣不斷的磨練下去,應該就會變成大師了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