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遍體鱗傷的孩子,會自己恢復正常嗎?」一書的心得


最開始在看到書名時我心中滿好奇的,畢竟在沒有受過創傷的「正常人」眼中,受了傷自己恢復是一件再普通也不過的事情。但這是真的嗎?
本書作者是一個執業多年的心理醫生,他透過一些案例說明要讓不幸受到創傷的孩子們恢復,可不是放著讓他們自生自滅就能找到出路,或許還有一些更適當的做法。

讀這本書的過程其實滿沈重的,因為書中敘述的都是一些悲慘的遭遇(才會被稱為創傷吧)。每每讀完一個章節,雖然作者都有用一些療程來改善這些案例的狀況,但心情還是要稍微平復一下才能繼續讀下去。這大概是我為什麼花了比平常久的時間來讀的原因吧。作者是以他第一人稱接觸個案的角度來寫,寫他怎麼進行互動、一步步引導他們敞開心房,進而使他們越來越能融入社會。

他描寫的手法很細膩,除了描述「症狀」以外,也交代了這些孩子們過去的背景脈絡。讓人能夠理解作者他背後的想法,心裡的傷,不是看到「病徵」就直接「下藥」解決就好。畢竟這樣的病徵可能是來自於許多不同的原因,可以的話還是盡可能的理解以後再下判斷會比較好。

所以他接觸這些孩子的手法都是慢慢的取得信任。像是先陪他們玩玩具,或甚至先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吸引注意,在取得信任之後,他才會開始他的療程。他的目的也是要讓孩子們能夠擁有「控制」的能力,因為他們在先前面對那些可怕的遭遇時,通常是完全沒有還手能力的。讓他們能夠重新掌握對自己的控制,認知到自己是安全的、進而能夠掌握自己接下來的人生,能夠讓他們「恢復」的比較快,或是說,更快的跟社會接軌。

當然這本書不是只有講故事而已。他也藉由他這些過程,點出他當年面對的各種阻礙(包括來自同行心理學界的),同時也提出他所建立的療法背後的依據(多是與大腦功能相關的學問)。而這本書是過了十年後的改版,他除了針對這十年間的研究發展做了一些補充,也把其他人「誤用」的療程也一併提出,再次強調,不能單純下猛藥,可要多花點功夫好好理解才能藥到病除吧。


每個人的童年都是相當重要,因為我們是從小就開始學習如何與人互動。而學習的方式沒有別的,就是有樣學樣。如果從小就是受到關愛長大的,那麼長大以後也比較能夠擁有愛的能力。反之,若是從小被冷漠、忽視,或是各種並不「正常」地被對待,那麼就少了很多與人建立連結的能力。甚至之後有了孩子,也不懂如何給孩子「愛」,就很難成為一個合格的父母。於是讀完以後我很感恩,能夠幸運的生在一個很讚的家庭裡面,讓我還算能好好跟人們互動。



書籍基本資料:

遍體鱗傷長大的孩子,會自己恢復正常嗎?:兒童精神科醫師與那些絕望、受傷童年的真實面對面;關係為何不可或缺,又何以讓人奄奄一息!
The Boy Who Was Raised As A Dog
作者:  Bruce D. Perry,  Maia Szalavitz
出版社:柿子文化
出版日期:2018/12/06
購書連結:博客來

延伸閱讀: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要記得對世界多點體諒。
火星上的人類學家 不管人生成怎樣,人還是人啊。
重建生命的內在模式:看明白過去的傷,生命就有新的出路 人生困境的自救手冊,不過太嚴重的話還是尋求專業協助的好。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 +1 或分享。
若要得到最新發布資訊,可以訂閱本部落格或追蹤我的FB,謝謝。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讀書心得] 你交的朋友,會決定你的人生

[讀書心得] 善惡的彼岸:一個未來哲學的序曲

[讀書心得] 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史丹佛大學的創新×創意×創業震撼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