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 一句話配一張圖,再複雜都能說清楚
Blah Blah Blah: What To Do When Words Don't Work
作者:Dan Roam
譯者:劉曉樺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12/07/06
想說多看一些塗鴉筆記的技巧,就順手跟圖書館借了這本書回家拜讀,結果還不錯。這本書提供了一個把思緒更具體表達出來的架構:結合我們語言與圖像,讓想法能夠去蕪存菁,或許就更能有效的「說」出自己心中的話了。作者寫作的動機,我猜想就是為了減少世界上的廢話,畢竟資訊爆炸,要找到有價值的東西就更難了。這套圖文思考方法,我想確實能夠在生活上好好運用。
什麼是廢話?
書中提供了一個廢話檢測表,概念上就是愈清楚愈容易懂的文本就是廢話愈少,愈讓人摸不清楚、甚至是搞錯方向就是廢話很多。
廢話指數0:簡潔有力。對於沒有什麼廢話含量的話,也不需要什麼對策,有的話就是繼續精益求精、好還要更好。
廢話指數1:無聊,拖太久沒重點。解法是想辦法精鍊出重點。
廢話指數2:模糊,模稜兩可、自相矛盾。解法是弄清楚原始要表達的立場、找出缺的那塊拼圖。
廢話指數3:錯誤。整個推論邏輯都是錯的,解法是想辦法挖掘出真相,破解魔法。
圖文思考的好處
我們的教育體系很強調智育的培養,而文字語言的熟練度一直都是用來衡量智力的關鍵指標,於是其他的能力就被忽視了。如果反過來把「本來就擁有的能力」拿出來利用,豈不是能如虎添翼、太棒了。文字思考的侷限就是要把事情描寫得很精確或許就需要比較長的篇幅,而一張圖可以勝過千言萬語,把文字配上圖片,或許就能夠事半功倍。
書中提供了三個原則來幫助大家進行圖文思考:
- 一詞配上一圖。不會畫圖怎麼辦? → 雖然這是溝通用的,但只要看得懂就好了。配些文字輔助還是能行。
- 圖文的文法:下面一段會來詳解。
- FOREST原則。這也是要有效溝通的要素:
- 掌握核心重點(Form, 具體有形)
- 精鍊(Only the essential, 減少廢話)
- 易於理解(Recognizable, 容易引起共鳴,或是讓人簡單辨識出特別的地方)
- 不斷精進(Evolving, 手法是圖轉文、文轉圖,想辦法一直調校出最佳狀況)
- 反向思考(Span Differences, 簡單來說就是多點想法,可以利用「陰型」的部份)
- 聚焦(Targeting, 就是要弄懂對象,不然就容易對牛彈琴)
圖文文法班:
有一些文法感覺就讓圖片思考高級了起來。(好啦,就是讓圖文思考有個出發點,讓執行變得簡單)
- 線圖:作為圖文思考的基本元件,也就是文法中的「名詞」。書上翻譯叫做線條圖,不過實在是容易跟條圖弄混,意思就是用線描述形體。
- 條圖:拿來比較數量,用條狀圖就對了。
- 區域圖:拿來比較相對位置,上下左右,介係詞的感覺。
- 時程表:說明先後順序。
- 流程圖:由區域圖跟時程表結合,說明事件是如何進行的。
- 多變數圖(如圈圈圖):由區域圖跟線條圖結合,說明事件是產生的原因。
我的心得:
實際上測試了一下這樣的圖像思考,發現要把文字轉化成圖像其實不太容易,需要多一點練習。而就我自己的經驗來說,確實發現到我自己的思考可以分成兩種模式:文字語言邏輯的推敲以及電影式的圖像思考。但很多時候,文字的佔比大於其他的一切(就像是我現在在寫心得一樣,大多時候是用文字在思考),或許就像本書的建議,搭上一些圖像會讓一些事情變得簡單一點。
相關讀書心得:
像藝術家一樣思考 學習畫畫,學習圖形思考
原來數學家就是這樣想問題:掌握5個元素讓你思考更有效 開始做就是人生的祕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