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 請問你在笑什麼?:勇闖非洲「笑病」區到日本歡樂綜藝公司的地球人幽默密碼大偵查
The Humor Code: A Global Search for What Makes Things Funny
作者:Peter McGraw, Joel Warner
譯者:黃書儀
出版社:大寫出版
出版日期:2015/09/22
"Humor can be dissected, as a frog can, but the thing dies in the process and the innards are discouraging to any but the pure scientific mind." -E.B. White, 1941
書生讀書會第一季第五次的主題是幽默大師,而這本書是我報告的書。書的作者是個像是漫才一樣的雙人組合,是想要找出「事情好笑原因」的教授(Peter, 負責裝傻)配上一位以普通人角度來看世界的記者(Joel, 負責吐嘈以及寫作)。會找到這本書的原因是,我在去圖書館借笑-論滑稽的意義時,看到架上放著這本,翻了一下覺得寫法比較像是我平常會看的類型,就借來看了。
本來以為讀起來會是用很多案例來解釋「什麼是好笑的」那樣的書,不過實際上,是這雙人組探訪世界的冒險之旅。也就是讀起來很像一篇環遊世界的遊記,是寫這兩個人所見所聞的經歷。
這或許是因為要讓一個東西「好笑」並沒有什麼公式,書中提到一般喜劇表演者的作法是,透過大量的實驗,一次一次的紀錄什麼是有用的、什麼是沒必要的,在經過自身的分析、累積,來發展出屬於個人的喜劇方法。我在猜想是因為,有些話是要配合情緒、環境以及講者的身份,聽起來才會好笑。有那種「這句話一定得要他講才好笑」的狀況在,也許是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緣故吧。
本書作者所提出的好笑理論架構是這樣的:衝突與良性的交集,所謂的「良性的衝突」,就是好笑會出現的地方。我自己的解釋就是,對自己來說無害的怪事,包含新奇有趣以及隨機亂湊在一起的組合(這樣就與腦中既存的觀念產生衝突)。比方來說,在劇場裡面看到奇裝異服的人很合理,但是在一本正經的場合(比方說產品發表會),看到奇裝異服的小丑就很衝突了。看到這樣荒謬又無傷大雅的場面,就會讓人發笑。(或許是用來化解尷尬吧)
Dr. Peter McGraw的好笑理論
擁有幽默感當然會讓一個人變好笑,但開玩笑的對象通常要與聽者無關,才會「無害」(良性),最好就是拿自己當作範例。另外,也要讓聽者們能夠「豁然開朗」,聽懂講者的幽默。這需要彼此有共同的脈落知識,才能用簡單好用的語句講出好笑的話,像是雙關語、歇後語,或是聽懂背後的典故。聽懂以後就會覺得很好笑,反之,聽不懂會讓人變得丈二金剛。
笑聲主要的功能,在本書的論點,是以一種明顯的方式,告訴周遭的大家一切事情正常、沒有危險。像是被惡棍襲擊,一個英雄挺身而出,救了大家一命。這時群眾就會笑,表示生活可以照常運作啦。(但若惡棍爬起來來個反擊,就是笑的太早了XD) 笑聲也可以舒緩緊張,拿來當作治療的一部分,而且笑聲會感染,一旦有人開始笑,通常其他人都會附和。
也因為如此,大多的笑話其實都不是那麼好笑。把笑話拆解開來,講穿了,就像是開頭引用的那句解剖青蛙一樣,幽默也會死掉。正面來看,多做一些嘗試,自己保持自信、微笑,就也能夠充滿幽默感、講出好笑的話了。
這本書讓我學到最多的是,要讓自己變成好笑的人、要能妙語如珠也是要下苦工的。不但要勇敢的嘗試講各種話(這樣才能增加自己的 經驗值),也要用心想出一些絕妙好詞,或許也可以準備幾個自己的笑話故事來分享。總之,蹲久了,該是自己的就會是自己的,講笑話就是這樣的一回事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