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 大人的日本史

作者: 涂豐恩
出版社:平安文化

一直有在講說我應該要看點歷史相關的書,但遲遲都沒有開始。剛好在FB上看到同學看完這本,內容似乎滿有趣的(因為日本跟台灣也算是滿有淵源的),就當伸手牌借來拜讀了。作者的目標是讓讀者們對日本近代史的輪廓有粗淺的認識,以30篇不同主題卻又彼此相連的故事,簡單(又帶點細節)的介紹了日本近四百年來的過去。


因為是歷史的關係,我想我就選幾個我覺得比較深刻的部份來寫心得好了。

德川時代
在德川家康統一天下、終結群雄割據的時代以後,日本迎來了一個相對和平穩定的時期。因為德川把統治國家的幕府設在自己的都城江戶,同時也叫各地大名(地方勢力的頭頭)到江戶來住,用這樣的方式來形成中央集權,也因此以江戶為中心發展了五條外連的幹道。

這時候的日本算是「鎖國」時期,只有開放四個對外窗口與外界聯繫,一般的船是不能出海的。這四個對外窗口各司其職,分別聯繫北海道(當時不屬於日本)、琉球(沖繩,當時也不屬於日本)、韓國跟中國(和其他國家),大多都是通商為主。從這樣的分佈情形,也可以看出當時日本的外交政策的分佈重心。

天災人禍
日本感覺上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近代不斷地發生地震、海嘯、飢荒,也連帶引起了人民抗爭(暴動)。間接導致德川時期的結束。除了天災以外,因為二次戰爭的關係,日本各主要城市都被美軍轟炸過,結果就是建築物被摧毀、老百姓無家可歸。只能說戰爭不管怎樣都不是一件好事,還是和平好。

國際關係
因為黑船事件,也就是美國人開著大船來日本叩關要求「開國」,這算是影響日本的重大事件。因為這樣的衝擊,許多反幕府的「維新志士」起義想要救日本,影響德川幕府把政權交還給天皇。那時的主流想法是日本必須要脫離「傳統」、全面西化。這些傳統包括來自中國的儒學、男女混浴的澡堂等等。日本人派出了很多使節去西方取經,學習制度、科技,特別著眼於歐洲的小國怎麼在列強環伺的處境生存。

也在這個時期,把原來不屬於日本的北海道跟沖繩畫入日本領土。除此之外,革新後的日本也積極向外擴張,把韓國、台灣也編入自己的殖民地,同時也在中國東北地方扶植滿州國政府。就日本人的角度,他們其實是在東北地方建立一個「新國家」(延續清國傳統的),國際聲勢其實也只有反對日本人「主導」,而沒有反對這國家的合理性。不過日本當時氣燄正旺,完全無視國際反對,直接把滿州國當自己地盤在經營。

台灣跟韓國,雖然都是日本的殖民地但有不同的命運。韓國因為先「獨立」過,比起台灣較有主權意識,而且國家被佔領以後,不像台灣漢人還可以逃到中國去,他們是無家可歸、失根的高麗棒子,所以反日本殖民的動作更激烈。韓國在二戰後原以為可以好好重建家園,卻又被捲入美蘇角力,被分裂成兩個國家。不知道未來的發展如何,韓國會在我們有生之年統一嗎?

民主時代
日本會成為民主國家也是經過很多先人的努力。一開始是跟維新政府主張要立憲、建立國會,雖然政府看事情的角度不同(保障人民權益vs大有為的政府),但還是發布了新憲法,制定了新式政府體系的運作方式,其中也包含了國會。但初期的國會只有給一定年紀以上的男人權力參與,要到後來才開放年輕人以及女性。

之後民主運動抗議的主軸之一是反對美日安保條約,主張日本不該是美國的附庸。戰後的日本被美國接管重建,而美國更是直接在戰略要地沖繩設立軍事基地。一直到越戰時期,與美國本土的反戰情緒串連,美國才將大部分的軍隊撤出。

戰後的日本主要是全力復甦經濟,跟其他亞洲國家比起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比較民主的關係,經濟發展的步調比起獨裁國家(韓國、台灣、新加坡等)就是快了一些。但兩千年時也因為發展過頭形成泡沫經濟,近幾年的社會也不斷有反思,反省不斷追求消費的物質生活是對的嗎?

結語
我的心得其實寫得有點簡略,但看完這本書以後,真的會對日本近代史有粗淺的認識。除了歷史以外,書中其實也講了很多可以去旅遊的地方,之後若是再去日本旅行,或許又能有不同的體會了吧。這本書讀起來滿輕鬆的(雖然有部份主題滿沈重),讀起來像是一篇篇的故事連載,讓人欲罷不能。這本書推薦給想要多了解一些為什麼日本會是現在的日本的人來看,算是很不錯的入門讀物。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讀書心得] 你交的朋友,會決定你的人生

[讀書心得] 善惡的彼岸:一個未來哲學的序曲

[讀書心得] 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史丹佛大學的創新×創意×創業震撼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