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 邏輯謬誤鑑識班:訓練偵錯神經的24堂邏輯課

作者: 冀劍制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偶然在FB上看到有人分享這本書,就順手去圖書館借了。(發現我與許多書的緣份都是這樣,圖書館實在相當方便。這本書算是順手預約的書裡面比較熱門的類型,排序3~40左右。)大學的時候曾經修過關於邏輯的通識課,想說藉由這本書來複習一下,結果比我預期的更棒,因為這本書更偏重在提昇讀者對於「生活常見的邏輯謬誤」的敏感度。確實,很多時候都會感覺一些人的發言「怪怪的」,但又講不出個所以然,這本書就是在說明這些話「怪」在哪裡。

書中的章節就是書名提到的24堂邏輯課,分成初級、中級、高級和研究四個等級,一樣就我的理解來整理。


初級:常見謬誤的辨識力訓練


就是生活常見的「非形式謬誤」。書中關於形式謬誤跟非形式謬誤的說明是這樣的:形式謬誤比較容易用邏輯形式來表達(因為幾乎所有語句都可以化成邏輯形式,差別就在方便與否而已)。那麼非形式謬誤,就是比較不容易用邏輯形式來講的。我覺得第一課是最重要的一個(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把合理當正確」的謬誤。這個錯誤滿容易犯的,因為推論裡面的一切元素都是「對的」,但其實合理的推測有無限多種可能,我們可能只想到其中幾種就這樣擴大解釋到變成「理論」、「真理」,這樣的推論就有點過於武斷。

其他過於武斷的謬誤諸如「以偏概全」(用個案來代表全部)、「輕率因果連結」(因為A所以B,是真的嗎?)、「不相干」(用A推論出B,但兩者之間真有關連嗎?)、「妄下結論」(看到黑影就開槍)。

另外一種常見類型是誤解或是視線狹隘造成的謬誤。曲解別人意思很容易造成無意義的談話、牛頭不對馬嘴,因為別人說了一句話,然後過度解讀(內心小劇場?),然後就講出一些看起來很有道理的回應,但其實毫無邏輯成份,也容易讓討論失焦。所以好好的去理解別人非常重要,不懂就多問吧,如果別人願意回答的話那就太棒了。而視線狹隘會造成的錯誤型態,包括「非黑及白」(沒有想到別的可能性)、「述諸無知」(因為沒辦法證明就當沒有或是有)以及「不當類比」(拿A類比B,結果就直接說A有某屬性所以B也一樣)。

還有一種類型就是講廢話,講一些看起來有道理的話但實際上沒啥意義,同樣也無助於討論。比方說,「用恰當的方式來努力肯定會成功的」,看起來似乎滿合理的,但其實過於籠統、有講跟沒講一樣。話要講的清楚,要件之一就是具體明確。


中級:形式謬誤辨識與論證結構分析


這個部份就在講形式謬誤,透過邏輯形式(論證結構)來說明思想上的盲點,而這個部份的核心就在於理解這個公式:「P → Q」,若P則Q。這是古希臘人研究出來的證明方法,因為滿好用的就沿用至今了。書中整理了六種比較常見的規則,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找邏輯相關的書來補完其他類型的規則。

而關於形式邏輯,比較常見的錯就是以下兩種:1. 若P則Q,所以 若Q則P(今天下雨所以要帶傘,今天帶傘了所以會下雨。倒因為果XD)。2. 若P則Q,所以非P則非Q(今天出太陽所以要出去玩,所以今天沒出太陽就不能出去玩。但其實沒出太陽也有可能出去玩阿,這樣推論就忽略別的可能性) 。


高級:隱藏前提、反例、與綜合分析


這部份就是透過形式邏輯,來找出一些話中帶話的「隱藏」線索。引用書中的例子,「吸煙是不健康的,所以人都應該戒菸。」這個推論不夠完整,中間少了「不健康的習慣都該戒掉」,補上以後才能從前面一句話導到後面一句話。這些隱藏的話語我自己覺得滿不容易發現的,特別是一些「預設前提」,像是很多人可能都會先假設「人性本善」、「阿花是689所以他很不理性」,諸如此類的。我是認為除了不要預設立場(以為別人跟自己想得一樣,要保留可能性,不要死腦筋),適時的確認這些前提也滿必要的,不然就容易白作工。

另外,只要在「合理的推論」裡面找到反例,就能推翻原來的假設,這樣原來的假設就必須要更新。


研究班:情緒障礙、誤解與思想框架


最後作者給了一些小提醒。1.「情緒」會蒙蔽我們的雙眼,要冷靜才能好好思考(畢竟人在情緒上很容易會失去理性)。2. 避免誤解別人。3. 適時跳出思想框架,就是說要常常檢視自己是根據什麼在思考。




這本書不斷提醒我們「謬誤」的發生是很容易的,有這些謬誤不全是壞事(廢話),但若是都不知道自己的思考盲點就是一件壞事了(這樣就容易一錯再錯而不自知)。這本書真的滿實用的,除了可以當作生活調劑,也可以用這些規則來檢視外在資訊,把眼睛弄得更雪亮。推薦給想要入門批判思考的人一讀,滿好看的。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讀書心得] 你交的朋友,會決定你的人生

[讀書心得] 善惡的彼岸:一個未來哲學的序曲

[讀書心得] 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史丹佛大學的創新×創意×創業震撼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