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 最後吃,才是真領導:創造跨世代溝通合作的零內鬨團隊(增訂版)

Leaders Eat Last: Why Some Teams Pull Together and Others Don't
作者: Simon Sinek
譯者: 顏和正、李芳齡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17/11/29
購書連結:博客來

本書的前一版就因為作者的爆紅影片的緣故,在約莫半年前先找來拜讀過了。這次的增訂版主要是加入了「領導千禧世代的實用指南」一章,關於舊世代怎麼面對這群新新人類,以及新世代的處世之道。其實這本書一直以來的風評都很不錯,三不五時就會在網路上看到推薦本書的文章,趁著這次改版之際我也就再讀了一次,還是覺得滿有收穫的,值得推薦。

營造能夠彼此互信的安全圈

關於本書的重點其實我上回在寫心得的時候就整理過了。簡單來說,就是要想辦法在組織內部打造一個安全環境,讓成員們能夠無後顧之憂、刀口一致對外,如此就能盡全力為組織付出,也就能期待比較好的成果。而要營造安全環境的核心重點就是信任,不會因為一些風吹草動就產生摩擦、背叛彼此。除了誠實面對彼此之外,書中也提供了幾點方針讓組織成員能夠互信的方針:

真實互動

現代科技實在太方便,很多人都會在網路社交平台與朋友們聯繫,沒事就按按讚、傳傳簡訊貼圖之類的,彼此間的關係就好像可以維繫下去。但比起面對面溝通,網路上的交流省略掉很多細節,像是臉部表情、聲調之類的,即使可以用視訊克服,但還是沒辦法感受到彼此身上的溫度。直接面對面接觸,其實能最有效率的把溫暖傳達給他人,維持彼此關係也就容易得多。

認識並熟悉彼此

人的腦力及時間有限,身處過於龐大的組織其實沒辦法認識所有人,也就會有陌生人存在,自然就會不太自在。根據英國牛津大學心理學教授羅賓・鄧巴的研究指出,一個人只能跟大約150人保持密切關係,所以讓組織的規模保持在150人以內,會是一個讓彼此能都認識的大小。

跟受影響的人見面

很多事情還是得要「眼見為憑」,包含工作的成果也是。如果可以看著自己幫助的對象,在受到自己幫忙之後的狀況確實好轉滿多,那也會比較有成就感吧。

付出時間及耐心

投入時間在人際關係上,光是聊天打屁什麼的其實也行。朋友確實得多花點時間培養感情,才能讓彼此的羈絆加深、愈來愈相信彼此。對於一個人不用太快下定論,畢竟看透一個人也需要時間,不用急著把標籤貼滿,多瞭解彼此之後也好應對。

領導千禧世代的處事指南

千禧世代,也就是在手機、網路已經相當普及的年代長大的人們,特性就是習慣網路、對手機成癮、做事情容易分心、生活步調快(可以說是急躁),只要是心中想要的都希望能夠立即得到滿足。所以想要領導這群人的話,得要花點心思,讓他們能夠斷開網路、與真實世界連上線。

斷開網路

在工作時(特別是會議中),盡量能夠避免使用手機、網路等會讓人分心的工具。雖然說這些科技裝置確實很方便,但也很容易讓人把心思飄到其他地方,而分神去處理其他事情會耗用掉較多的精神能量。如果能夠保持專注,也能減少「寶貴人力」的無謂損失吧。

培養與人相處的技巧

對於習慣網路、透過螢幕溝通的人,需要給些時間來磨練實際上與人應對的技巧。畢竟在真實世界是需要應用更多語調、表情、手勢等表達技巧,也需要更專心的聆聽其他人說話。這些技巧也跟其他專業技巧一樣,需要花心力去練習才能上手。

解決問題並把事情完成

習慣了需求都立即被滿足,就比較缺乏耐心去解決問題,也比較沒有那個性子去把事情做完。但這種貫徹始終的執行力是工作時必要的,畢竟一個可靠的人是不會把工作落在一邊、推給別人去處理的。要讓新世代的人理解,這世界並不是所有事情都有個快速解法,要勇於探索各種新的可能、去自己找到答案,當然這就要投入時間精力。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要投機取巧。

來點結論

或許在更久遠的未來世代,人們的個性又會變成另外一種模樣,但每個人的基本需求、潛藏在每個人心中的「人性」是不會差異太大的。不管怎樣,以尊重、開放且具有誠意的心去與其他人交往,至少不會讓人太過反感吧。


相關讀書心得:

有些話,這樣聽那樣說,更好 得好好練習與別人溝通的能力。
朋友與敵人 好好經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Deep Work深度工作力 好好工作、工作時專心一點也是種活在當下的體現。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讀書心得] 善惡的彼岸:一個未來哲學的序曲

[讀書心得] 你交的朋友,會決定你的人生

[讀書心得] 管他的:愈在意愈不開心!停止被洗腦,活出瀟灑自在的快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