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 問對問題,找答案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作者:M. Neil Browne、Stuart M. Keeley
譯者:羅耀宗、蔡宏明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11/09/08
第二季第三次的書生讀書會主題是「提問力」,出發點是透過這次機會,看看能不能讓自己問問題的能力有所提昇。也就在因緣際會之下(好啦,其實是去圖書館找的),剛好看到這本書就借來分享了。本書主要是利用「批判性思考」來問問題,找到論述裡面的缺口,然後用提問的方式來「補足」。滿值得一讀的,畢竟這框架簡單好用,多一招是一招。
為什麼要問問題?
一邊看這本書我就在想這題目,為什麼人要問問題呢?因為心中有不懂、不清楚的地方,才需要問吧。提出問題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也就是幫助自己找到「答案」,就能讓自己成長一點(至少知道的東西就多了一點)。
而我們吸收資訊可以粗略的分成兩種方式:海綿法與淘金法。海綿法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資料猛K進腦袋就對了(這也就是所謂填鴨式的學習)。而淘金法是透過批判性思考來提問,把資訊抽絲剝繭、找到最重要的部份,這樣就確保自己吸收到精華。這技巧在現代這樣資訊爆炸的年代顯得更重要,畢竟每天都有人在危言聳聽,要怎麼樣才能「確定」自己接收到的是好的資訊?唯有多思考多做功課了。
這邊要注意的就是,用批判性思考來問問題,目的不是為了要「鬥倒」別人、顯示自己的優越,而是為了讓對話能夠持續,透過提問來儘可能的吸收更多知識。而批判性思考需要的心態如下:
- 自主:能夠自己思考(來判斷推理好壞,而非人云亦云)
- 好奇:接受任何未知,先把東西聽進來。
- 謙虛: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
- 接受好的推理: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好的推理就值得尊重。
批判性思考的框架
進行批判性思考的步驟如下:(也就是本書的章節安排)
- 弄清楚主題:知道現在在討論什麼。比方說:誰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
- 定義詞彙:把曖昧不清、模稜兩可的字詞都先定義清楚。比方說:最美麗的女人就是天下人看到都會豎起大拇指說讚的女人。
- 釐清結論:理解提出者的主張。比方說:白雪公主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
- 了解理由:搞懂為什麼提出者會得出這樣結論。比方說:因為提出者對白雪公主豎起大拇指,所以他是最美麗的。
- 確認推理:確認理由到結論的推理是否合乎邏輯。比方說:提出者能夠代表天下人嗎?這樣真的符合邏輯嗎?
大致上的流程就是這樣,可以知道一個議題的構成是:理由經過推理得到結論。為了不要產生「先入為主」或是「一廂情願」的謬誤,比較好的作法是先有足夠理由,經過推理以後才得到結論。而不是先有結論以後,再回頭去找理由(這樣有先射箭再畫靶之嫌)。
再來就要細想理由夠不夠好(可以證明嗎?),推理夠不夠縝密(有邏輯不通的地方嗎?),結論可以推理出其他的替代方案嗎?
理由最怕以偏概全,用個人經驗、權威的論述、群眾的說法(從眾),或是統計的小樣本就來泛指「所有人」。某些人或許具有代表性,或許沒有,就要小心使用這些「線索」作為證據。
推理的敵人就是似是而非的「謬誤」。除此之外,隱藏在理由以及結論之間,或許還有一些預設立場的假設,像是亞洲人數學比較強之類的刻板印象,這在推理時都要想辦法找出來。要讓推理過程都能串起來,這樣也能在與其他人溝通的時候,知道彼此的分歧點在哪裡。
結論不必是完美的,不能因為結論有瑕疵就完全否定這樣的解法,這樣的話反而沒辦法讓事情前進。比較好的心態或許是抱著一個比較好的解法,看到更強的再跳過去(所以要有開放的心態)。
最後就要看能不能有替代方案,整體架構包含原因、推理跟結果都是。或許可以發揮創意以及觀察力,找到其他的解法,讓推理可以發展出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來點結論
批判性思考的目的是理解,是幫助溝通,而不是秀自己的下限。千萬不要以為自己很厲害,有了工具以後就開始嘲笑別人,還是要能夠謙虛,這樣才能從這世界得到更多東西。這框架我覺得滿好用的,要找機會練習才是,或許可以從多提一些自己的論述開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