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 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人生幸福的行動指南
幸せになる勇気: 自己啓発の源流「アドラー」の教えⅡ
作者: 岸見一郎, 古賀史健
譯者:葉小燕
出版社:究竟
出版日期:2016/11/01
前陣子在逛書店的時候瞄到這本被討厭的勇氣完結篇,基於對於前一本的信心,就也順手買了(主要原因是他在架上陳列時有包膜,沒辦法直接看)。日文書名的應該可以翻成是「變幸福的勇氣」:自我啟發之源阿德勒的教誨第二集,跟「被討厭」好像更談不上邊了。這本書主要講的是,如何在人生中得到幸福的哲學觀。我滿喜歡這樣藉由對話的方式來探討內心世界的寫法,可能是因為作者之一岸見先生是哲學出身的關係吧,滿像在讀希臘哲學的。
我覺得這本書的結論有呼應到我先前讀過的柔軟的心最有力量,想要讓自己的人生達到幸福的境界就要去「愛」。而在那之前,就是去尊敬每一個人。意思就是要把每個人當作獨一無二的個體來看待,不分貴賤,接受我們都是人的事實。而愛的另一個關鍵,是「自立」,意思是指要脫離別人期待的眼光而活著:自己決定自己的人生路,並負起責任(這也是前本書在講的「被討厭的勇氣吧」)。
「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這是來自阿德勒的指點,也就是說處理好人際關係,就能使自己的情緒狀態處在良好的狀態。而處理人際關係的重點在於「今後該怎麼辦」。常會看到很多衝突的產生,都是每個人各持己見,只看到可憐的我以及可惡的他人,一定要爭的你死我活、分個高下,才能讓高昂的情緒有個短暫的休止(因為之後很有可能會產生第二輪衝突)。要去解決衝突,應該把重點放在「處理」,讓每個人得到他想要的。
要讓人得到他想要的,就要擁有可以換位思考的同理心,但這其實不簡單。因為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在思考上可能就會有侷限。但沒關係,書中提供的一個好方法就是要「關注他人在意的事情」,用觀察的,看他人在意的點在哪裡,自己也跟著在那個點上思考,或許就比較容易感同身受。
那人際關係要做到什麼程度才能變成「幸福」呢?解答是貢獻。藉由貢獻自己來產生歸屬感,藉由無條件的相信人、幫助人(因為不需要別人的肯定,只要有自信),讓自己擁有社會裡面的定位。這不僅是社會分工、做好自己職業分內的事情而已,而是心中擁有信念,相信其他人理所當然的會依照某種社會共同價值來行事,會對他們自己的行為付出責任。也就是說,要看到對共同體的好處,為了彼此美好的未來而努力活著。
我自己在看這本書的時候,腦中一直在思考關於「放下」的問題。因為沒辦法放下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就沒辦法由衷的尊敬別人,也就沒辦法無條件的相信別人。但我覺得要做到本書的幸福終極境界,那種六根清淨、無條件付出的難度太高了。或許該先從簡單的開始(也才會容易執行),不如就從好好的尊重別人開始練習吧。
我最喜歡書裡面的一個觀念:不要執著在無法改變的事情上,直視眼前可以改變的事情就好。這就是在說,好好做自己,處理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就好。面對無能為力的事情也不要太過依戀,既然沒法處理就放手吧。這邊就以書中節錄的一段禱詞做結:
「主啊,祈求您賜給我一顆平靜的心,去接納無法改變的事物;賜給我勇氣,去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東西;並且賜予我智慧,時時能分辨這兩者的差異。」--美國神學家 尼布爾,1892-197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