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


本書試圖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現代白人相對其他人種在世界上比較有影響力?作者從人類發展歷程的角度來看,除了研究歷史以外,也用了許多生態發展、語言學的研究方法來探究,確實是本值得一讀的書。也因為本書名氣實在很大,我就順手跟圖書館借來讀了(直到現在還算是相當熱門的讀物)。內容非常扎實的有約莫五百頁,談論的範圍也涵蓋地球上有人煙的地方,使得我花了約莫三個月時間才讀完。雖然辛苦但也值得,確實讓我學習到很多觀念。

作者在一次訪問新幾內亞的時候被問到,為什麼是白人「征服」黑人的住所作為殖民地,而不是反過來呢?這樣的大哉問用三言兩語隨便交差就顯得有點不夠意思,於是作者就對此好好的研究一番。

而其中的核心原因是在於家鄉地理型態,是種「地理決定論」的說法。因為白人所在的歐洲、亞洲的發展條件比起其他人種所在的非洲、大洋洲來說好太多了。而發展條件是指產出食物的能力,以及能夠被訓養的動物種類。

民以食為天。有了足夠的食物供給、滿足基本需求之後,才能讓社群容納更多的人,使族群漸漸壯大。原始社會多是以狩獵採集的方式來取得食物,相對於發展農業來說,食物來源較不穩定,也就必須要逐水草而居。而擁有農業的條件有二,一是所處環境的植物是適合食用的,二是這植物容易用人工的方法栽種。

所以氣候好、又擁有好的農作物的地方,就容易形成人口密集的聚落,像是肥沃月灣、中國等地。當然農業技術也是可以傳遞的,但受限於天候、地理因素,並沒有那麼簡單。因為植物會被海拔高度、緯度等氣候要素影響,造成東西向傳遞比較容易、南北向較難,更不用說隔著海洋了。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歐亞大陸得天獨厚,而美洲、非洲的發展就沒那麼容易的部份原因。

除了植物以外,能夠馴化大型動物對社群的幫助也很大。平時能夠幫忙搬運、耕作、毛皮可作衣物、乳品及肉可作為食物,戰時可作為衝鋒陷陣的載具。除此之外,馴養有動物的社群比起沒有的擁有一個更大的優勢:病菌。在人獸共同相處的社會裡面,病菌也可以在其中滋生、變種,使得人們對傳染病的抵抗力漸漸提昇。在族群發展出足夠的技術,進行族群間的交流時,擁有「病菌」的族群就能在無形間將沒有的族群消滅。

當然,擁有比較多人口的社會也容易發展出嚴明的社群結構,以及擁有比較多的創意,發明文字以及新科技等等。時間一拉長,一個不斷發展的社群對比上保留原始樣貌的,就擁有巨大優勢了。這也是本書解釋為什麼白人比起其他族類較有優勢的主要論點。


而讀這本書的時候也回答了我自己心中的疑問,為什麼世紀帝國的阿茲特克沒有騎兵?美洲不是有很多印地安人很會騎馬嗎?這是因為馬匹是後來才傳入美洲的,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前,美洲雖然已建立起擁有龐大人口的帝國,但並沒有發展出蓬勃的畜牧業。使得他們雖然擁有強大的兵力,但對上來自歐洲的傳染疫病仍是沒輒。

同時本書也試圖解釋為什麼歐洲能發展出工業革命,而中國無法。從歷史上來看,中國並非沒有人才發展出相應的技術,而是受限於大一統的社會,雖有人才,但若過不了老闆(皇帝以下的科層體制)那關就難以發展。而歐洲是分裂成十幾二十個小國,人才流動也容易,若是在某一國卡關,則可將技術賣給他國求得發展。


我自己在讀的時候是覺得旅行的風險比我想像中還高許多。雖然台灣的社會也算是人口稠密,但畢竟世界的其他地區風土還是不同,即使現代醫療很先進,一不小心還是會在旅途上生病,很不方便。而且從自己身上傳播出去的病菌不知道有多少,難怪各國的檢疫措施都滿嚴格把關。在這地球村裡冒險還是得多注意點啊。


書籍資訊: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
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
作者: Jared Diamond
譯者: 王道還, 廖月娟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5/06/22

相關讀書心得: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 +1 或分享。
若要得到最新發布資訊,可以訂閱本部落格或追蹤我的FB,謝謝。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讀書心得] 你交的朋友,會決定你的人生

[讀書心得] 善惡的彼岸:一個未來哲學的序曲

[讀書心得] 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史丹佛大學的創新×創意×創業震撼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