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香蕉週報 #9 溝通的藝術



寫在前面:

感謝各位舊雨新知的支持,本部落格的每月閱覽人次突破兩千大關(雖然不是什麼大數字,但還是滿開心的),我會繼續認真的寫作來報答各位的支持。就像先前提到的,我有持續的在想要怎麼把這裡弄得原來愈好,不管是推出一些新的主題專欄,還是把既有的想法做點升級,或許都還滿值得嘗試的。好,有什麼點子或想法也歡迎提供給我,一起激盪一下。

讀書心得:

本週一樣更新了兩篇心得,這兩本書都算是「勵志」類型,只是口氣差異很大。共通點是都很強調「做自己」的重要性,如果人生路有稍微迷失方向,我認為可以滿值得讀讀、稍微參考一下。

而最近正在讀的書,不知道是難度比較高,還是我變得比較不專心(最近沈迷於新的遊戲:Overwatch,真的很好玩,哈哈),進度推進的就變得比較慢一點,這也代表讀書心得發佈的頻率就會趨緩,只能說時間有限,要更有規劃一點。

封面特輯:溝通的藝術


這陣子很喜歡跟朋友做一些深入的對談,聊一些有趣的主題、對時事的看法、人生觀念等等,覺得受益匪淺(希望是win-win 啦),因為透過激烈的攻防(有來有往)、反覆思考自己論點的合理性,雖然可能一時間沒什麼結論,但在對話的過程中接觸到很多不同的觀點(雖然大多還是在我的同溫層裡啦),繼續對談下去就能知道會有這樣想法的出發點,就能進一步了解人性的枝微末節。

會這樣想要談一些深入的對話,部分原因是因為我滿崇尚沙龍式的對話,參與對話的每個人都是有備而來,在對談中也能夠挑出彼此對方的盲點,給出一些建設性的回饋意見,讓這樣的聊天不但有趣也會很有收穫。

而要有良好的對話品質,首先需要的是好好傾聽。讓發言的人好好的把話講完,不要任意插話,畢竟打斷別人說話滿沒禮貌的,同時也因為沒有完整聽完對方想說的論點,自己的回應(或是說單純的「發言」)就只是根據腦中的想像(腦補)來講而已,即使自己論點完整、表達的很清楚,但沒有達到「對話」的目的。此外我也覺得在聽別人說話的時候,要保持一個開放的心,不要預設立場(瞎猜別人想要說的),也不要省略那些「不好聽」的話。就算彼此立場不一致,好好聽才能做有效的應對(而不是流於情緒性的發言)。

在接受到完整訊息以後,最好是要能夠聽出對話中的細節。不只是補充「邏輯推論」上缺失的地方,也要想辦法聽出話中有話的弦外之音。一些「聰明人」滿喜歡玩文字遊戲,話不會說得很清楚,而是要讓聽者自行體會其中的奧妙。不管是講一些有趣的雙關語(解釋笑話就太無聊了),還是「委婉」的表達一些期許,如果讓自己只當個木頭、以一個絕緣體的態勢來面對這一些充滿能量的話語,就滿容易增加彼此的疏離感。

輪到自己說話的時候,就要想辦法省略一些無聊的垃圾話(大部分是彼此已知的事實,或者是顯而易見的形容詞)。畢竟我們談的是有品質的深入對話,被這些無聊話語浪費時間就沒意思了,或許適時丟出來輕鬆一下還可以,但如果全部內容都是了無新意的話還是省起來吧,不如洗洗睡的好。可能的話,就要把自己的觀點講出來,可以談一些自己觀察到的具體細節,像是評價背後的原因(為什麼覺得這樣的東西不錯?),給出一些屬於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成份來豐富對話。

當然要小心「過於武斷」的表達自己的意見,不管是因為沒想太多,還是隨意「節錄」聽到或看到的內容(斷章取義),直接丟出結論會讓人覺得太跳,很想問一些為何會這樣講的細節。如果只能回說「感覺起來是這樣」或是「因為某某是這樣講的」,會讓人很想白眼吧,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談什麼了,要怎麼讓別人理解?所以談話要謹慎一點,如果真的是用猜的就要說這是猜想的,也可以稍微談一下為何會這樣猜的原因,說不定對方可以提出一些幫助這些假設成立的要素。


不過提升對話品質的計畫也不是一下就可以「登天」,除了要好好練習談話、表達以外,多思考以及多閱讀充實自己、讓自己更有料也很重要。如果可以把握住每一次對談的話、提升每一次的深度,對大家都好吧,也算是一種改變世界的方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讀書心得] 你交的朋友,會決定你的人生

[讀書心得] 善惡的彼岸:一個未來哲學的序曲

[讀書心得] 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史丹佛大學的創新×創意×創業震撼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