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 向專家學思考:掌握3個重點,人人都能活用知識、聰明解決問題 SmartThinking

作者:ArtMarkman
譯者:梁雲霞、鄭雅丰、許馥惠
出版社:遠流

跟這本書的緣份也滿妙的,應該是某個滿適合晃到圖書館去讀點書的午後,在架子上瞄到這本書,想說這遠流出的大眾心理學系列我已經看了好幾本了,就拿下來翻了一下,覺得內容不錯就順手借回家了。

這本書主要的核心就是幫助建立「聰明思考」的習慣,也就是提昇透過知識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知識份子來說,可以把腦袋的東西搬出來用確實能夠把個人價值再向上提昇一些。整本書讀起來算是滿好讀的,因為作者寫這本書的同時也運用了他「聰明思考」的原則,讓人更能吸收他的觀念。

而建立聰明思考的原則就是以下三點:
  1. 建立聰明習慣
  2. 擁有「高品質的知識」
  3. 運用知識達到目標(解決問題)

創造聰明的習慣,其實就是擁有好習慣。因為我們大多時間都是「自動導航」,也就是腦袋會自動幫我們完成一些想做的事情,這就是聰明習慣。而只要花時間就可以建立,把自己的心智、外在環境與想做的事情的對應關係透過不斷地執行(重複很多次),就可以不假思索的執行。

而要怎麼樣「擺脫」壞習慣呢?光是意識到自己有一些壞習慣還不夠,也不能「硬要」自己停止那樣的行為(那樣會消耗意志力),比較好的方式是用新習慣來「取代」舊習慣,建立新的對應關係,讓腦袋自然而然可以避免做出那些「不想做的事情」。


擁有高品質的知識的作法很簡單,就是事前準備(預習)、當下不要做別的事情(專心)、事後整理摘要(寫心得)。這對有好的讀書習慣的人來說算是基本功吧,畢竟看一遍過目不忘那樣的異能不是想要就有,紮實的打底還是必要的。也因為我們能從腦袋「讀取」記憶能力有限,建立高檔知識庫,就能提昇我們抓資料出來的品質。

另外,也因為腦袋同時能處理的事情有限,建議一次整理的重點不要太多,大概就保持在三項左右(我在別的書上看到一般人大概可以處理4~7項,因人而異),這在做簡報之類的時候也滿管用的,可以讓報告重點比較容易被別人記得。

我們學習新的事情也是這樣,透過不斷的練習(有意識的練習),在腦中建立深層的記憶連結。當然也不能硬操自己,讓自己保留在「學習區」(適當的壓力、難度),配合適當的休息(睡覺的時候腦袋也會自己練習),就能讓學習效果更好。

而關於「品質」,就是要讓自己能夠「理解」事情運作的方法。其實我們的知識比自己想像的還要容易有缺口(就是解釋起來會講不清楚)。對此就要多做練習,把事情的因果邏輯(核心),能夠自己解釋清楚。這邊引用醫學教學的作法,「看他」、「做他」、「教他」,也就是除了觀摩跟實做以外,也要知其所以然才行。而擁有自己跟自己解釋清楚是一個好習慣,也就能夠幫自己補知識缺口,不過我看到這邊會覺得也要想想有沒有別可能性(不要把話說死),事情不會都「按照」自己想的來進行(雖然說大多情況可能都對),就要小心謹慎一點。


運用知識來解決問題,就是重新運用舊有的經驗來解題,當然在用之前就必須得要先找出新舊經驗的相似處(透過類比)。我們在觀察事情,除了看物件以外,還有看物件之間的關係。而這「關係」算是關鍵,讓我們可以透過類比的模式來尋找類似的關係。所以建立「關係」的資料庫,可以幫助我們解題。書中建議可以透過諺語、故事、個案等等來幫助理解這所謂「關係」。

最後就是要實踐,畢竟要學會游泳是不能不下水的。就是要常常寫心得(就像我現在在做的事情),在解題的時候,決策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若是覺得自己想要很快就解答,就要試著生出一些方案(可以參考零偏見決斷法);若是覺得自己想太久,那就要能夠明確評估選項。(原則就是具體明確)

而光是自己擁有聰明的習慣是不夠的。可能的話,當然是要讓這樣的習慣擴展成為「文化」,鼓勵身邊(或是在某個團隊裡面)的人都能一起成長。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能夠身在聰明的團體裡面真的會感覺滿開心的(大家腦袋都動超快真的超棒,就像聽快節奏的音樂一樣)。


我讀完以後覺得自己還算滿聰明的啊(還欠一些資料庫就是了),歡迎跟我交流。這本書推薦給覺得自己的思考偶而會卡住的人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讀書心得] 善惡的彼岸:一個未來哲學的序曲

[讀書心得] 你交的朋友,會決定你的人生

[讀書心得] 管他的:愈在意愈不開心!停止被洗腦,活出瀟灑自在的快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