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時間管理的一些想法(2025版)



這幾天因為連假的關係,對於時間管理又再度感覺到焦慮。這種時間的焦慮感,如果要形容的話,就是明明手上有很多事情要做,但卻又在空轉的狀態下度過了無聊的一天。那種「本來」可以很有意義的執行自己內心中的想望,但回頭看看,一切都已經成為定局。這樣下去實在不行,為了要解決這樣的問題,我自己想了幾個妙招,希望能讓我重回正軌。

寫待辦事項:先清空大腦

事情多的話,如果存放在大腦裡面其實滿不可靠的,所以不要依賴記憶力,把事情先從大腦倒出來,首要目標就是要把事情都先寫下來。這樣一來除了減輕記憶壓力以外,讓徘徊在腦海中的事情具象化,也可以進一步把這些事項弄成各種「提醒」。像是寫在便利貼上、小本子裡面,方便後續安排。

安排進行事曆:把清單轉換成行動

管理時間的核心步驟就是把事情「安排」進行事曆裡面。當然需要透過一些決策,決定事情的輕重緩急以後,才好把事情安排進來。我的經驗是不要太貪心,基本上事情在執行時不會「那麼理想」,一個時段(半小時一個單位)就排一個事情就好,一天能處理三到四件大事就很了不起了。通常最麻煩就是一大堆事情擠在一起,我不認為多工處理是個好選項(會把自己弄得很燥),比較好的作法還是停下來先想一下怎麼安排,然後再順著做會比較快。
當然,很多小的、雜的事情可以安排一個時段專門處理,一下子就可以做完的事情就不用等了,順手弄完就好。順帶一提,休息時間記得也要稍微安排,五分鐘十分鐘的喝水時間也好,讓自己可以暫時緩一下。

按表操課:專心執行

有了排定的時間表之後,就要盡可能的專心處理。最常碰到的問題就是被自己的不專注給打斷:來自手機的誘惑。現在因為各種通知的原因,很容易做事做一半心思就飄掉。除了手機以外,來自辦公環境的干擾也常會打斷手邊工作。所以時常檢視自己手上的工作就很重要,要能夠清楚自己在什麼樣的狀態,然後才能埋頭苦幹。
實際上在做事的時候,最大的困難通常都是第一關,像是把預計要寫的文件打開之類的。所以重點是降低阻力,把啟動工作這事情變簡單。現在有了ChatGPT之類的工具輔助,這第一動的摩擦力可以說是減到很低很低,想不到該怎麼辦的時候,或許可以請ai推自己一把。實測有效!

回顧檢討:持續改進

既然計畫都執行了,那不免就要來檢視一個執行的結果。讓自己的計畫表可以重複迭代升級,久了以後就會變成最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原則、成為真正的時間管理大師。可以檢討的事情很多,像是有沒有確實的寫待辦清單、有沒有確實執行、執行花的時間跟預期有沒有差距,有沒有什麼事情漏掉、有沒有還能改進的地方?

總之可以進步的空間實在太多了,所以就每天想一下要怎麼樣才可以讓「明天會更好」。我是希望我可以減小我的焦慮程度,或許習慣之後我就可以不焦慮了吧。

以上就是我這陣子對於時間管理的感想,歡迎跟我交流。

---
若要得到最新發布資訊,可以訂閱本部落格或追蹤我的FB,謝謝。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讀書心得] 善惡的彼岸:一個未來哲學的序曲

[讀書心得] 管他的:愈在意愈不開心!停止被洗腦,活出瀟灑自在的快意人生

[讀書心得] 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史丹佛大學的創新×創意×創業震撼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