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 匱乏經濟學:為什麼老是在趕deadline?為什麼老是覺得時間和金錢不夠用?
前陣子感覺到時間好不夠用,雖然這個題目的書我是看了一些,但還是覺得需要多一些參考資料,於是就在網路上找了一下。看到這本書的影子覺得不錯,確實是很想知道為什麼總是會感覺時間不夠用,就借來拜讀了。內容相當不錯,是學者用各種研究、實驗結果發展出人們對於資源的「認知」,影響最大的不是個性或花錢習慣(大方、小氣之類的),而是手上擁有的資源多寡。
所謂匱乏理論是這樣的。當人手上擁有的資源越少的時候,就會越在意自己手上擁有的資源。好處是讓人能夠有效的利用手上的資源(一分一秒也會變得計較),但也因為過度專注在自己擁有的部分,而忽視掉其他的東西。這是因為人的認知是有極限的(本書的用語是認知頻寬,Bandwidth)。當注意力專注在特定事物上時,自然就沒辦法顧全大局。好比說缺錢的人,每天都只想著怎麼樣解決當下沒錢的問題,對於未來的欠債什麼的就沒辦法想太多,導致狀況愈演愈烈、一發不可收拾。
相對於匱乏的詞彙是充裕。充裕(擁有比較多資源)的人,能夠有比較多犯錯的機會,所以在選擇的時候可以隨興一點,進而使決策的品質比較差。但也沒關係,反正有本錢可以浪費。像是暑假剛開始的時候,因為感覺自己時間很多,可能就會把生活過得滿隨性的,一直要到快要開學了,時間開始吃緊了,才會開始加緊腳步寫作業。
在匱乏的狀態(感覺到自己缺乏什麼的時候),因為視野的限縮,很容易使自己掉入陷阱。因為手頭緊,一旦碰到什麼臨時狀況,不一定是壞事,一些好事如朋友有喜事要送禮之類的,可能就會使本來就很吃緊的財務平衡崩潰掉,落入貧窮的泥淖。而要解決這樣的問題,最好的方式就是先預先保留一些自己的財務資源,以備不時之需。也就是自己製造一些「充裕」,使自己能夠漸漸脫離窘境。
當然自己規劃的話,可能會因為意志力不堅沒辦法太有紀律。這時也可以設計一些自動機制,像是每個月自動提撥退休金到某個帳戶,逼自己硬是去儲蓄,即便是月光族,當自己年屆退休時,手頭邊也能有一些資源可以運用。
而在時間規劃上,如果把自己的行程過滿,就會在臨時有插件進來時,把原先的計畫給打亂。因為優先做了新進來的「重要事情」,導致原本該做的事情變成債務,工作就會變成不間斷地還債循環,久了就會把自己給壓到崩潰,很慘。這方面的解法除了不要把時間排太緊以外,定期把手邊的代辦清空也是一件必要的事。有一些延宕多時的事情,看是要請其他人協助,還是乾脆取消不要做了,一直放在清單上真的不一個最佳解方。
看完這本書以後我最大的心得就是,對於人生,要用一個更高、更寬廣的視野來規劃事情才好。把視野放大一點,除了能看到多一些東西,也能相對以一個比較「充裕」的想法來面對各種狀況吧。
書籍基本資料
匱乏經濟學:為什麼老是在趕deadline?為什麼老是覺得時間和金錢不夠用?
Scarcity:Why having too little means so much
作者: Sendhil Mullainathan, Eldar Shafir
譯者: 謝樹寬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5/01/01
延伸閱讀:
越無聊,越開竅 手機是消耗時間的元兇。
程式設計師之禪 專注當下的同時也要覺察。
善用最寶貴的資源:時間 得善待最寶貴的時間資源。
這陣子對於時間管理的心得 可用時間不多,得好好利用。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 +1 或分享。
若要得到最新發布資訊,可以訂閱本部落格或追蹤我的FB,謝謝。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