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 網路連鎖效應:數位科技與現實生活間的網路心理學

The Cyber Effect: A Pioneering Cyberpsychologist Explains How Human Behavior Changes Online
作者: Mary Aiken
譯者: 楊豐懋, 林怡汎
出版社:晨星  
出版日期:2017/11/10
購書連結:博客來


我們天天都在使用網路。光是想到脫離網路、沒有wifi訊號的日子就決的心癢難耐,我們這個世代似乎已經離不開網路這個方便的科技。隨著手機愈來愈普及,愈來愈多的人也加入了上網的行列。但也因為網路如此方便,使得許多潛在的危險隨之而來。對網路多點理解,或許就能避免自己暴露在一些顯而易見的風險底下,也就可以多保護自己一點。

作者的專業是網路行為心理學,主要在研究人們使用網路的各種行為表現。科技本身並無對錯,好壞端看人們如何使用。而網路這項科技的特性就是能將人們串連起來,使人們能夠更容易與彼此互動、分享,好處是資訊透明、共享變得更容易,使有需要的人能更便利地找到資源,使擁有共同興趣的人能夠更簡單地找到彼此。但同樣的,一些不想要的資訊,諸如各種廣告訊息、電腦病毒等等,就也跟著便利性一起進入我們的生活。

更進一步講,隨著人們漸漸習慣網路,人們的行為模式也就漸漸地跟著改變。首當其衝的就是網路讓人成癮,畢竟網路實在是太方便了,許多樂趣也就隨之而來,光是收到簡訊、Email就讓人興奮,更不用說上網看片、玩遊戲了,那讓人沈迷的程度只有更高。有些人甚至是著迷到拋妻棄子、不吃不喝,只要待在能螢幕前面就好,當然結局也就不是很好。

也因為能夠連上網路的裝置愈來愈多,使得使用網路的年齡愈來愈低。甚至可以說,小孩幾乎是從出生開始就與網路連結了。而過早接觸網路的風險就是犧牲掉與真實世界互動的機會。人在很小的時候,需要與其他人進行眼神互動來建立情感連結,也需要花時間去理解真實世界的邏輯(摸摸花草樹木之類的),若省略掉這些必要過程,就比較不容易與其他人交朋友、建立關係。

另一個過早接觸網路的風險是,網路上真的是五花八門、什麼都有。含有色情、暴力的訊息可以說是完全暴露在所有人的眼前,這當然也就全都秀給小朋友們看。在還沒有建立良好的判斷力以前,這些充滿煽動力的資訊或許就會讓人想要模仿。雖然說這有點因噎廢食的成份在,也不見得很有效,但限制使用網路的年齡似乎是不得不做的方法。

既然網路能把人們串連在一起形成社群,也就同樣會有一些實體社群會有的行為出現。像是性騷擾、霸凌,在網路上能夠做的比起實體社群實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畢竟傳遞訊息實在是太方便了,再加上匿名性,在網路上酸言酸語、散佈不雅照,進而刻意營造出某人的負面形象,諸如此類的事情實在是所見多有。

除此之外,相對少數的族群也能因為網路集結成一股力量。除了有一些冷門愛好的人能夠因此找到同好,一些擁有罕見疾病的人也能夠互相交流、使病情更容易控制。但往壞的一邊看,冷門愛好也包含了虐待狂、擁有激烈政治傾向,網路也使得這些人更容易獲得他們的力量。而罕見疾病的資訊,則是容易使人疑神疑鬼,懷疑自己是不是也得了相關病症,進而自己診斷自己,不相信專業醫師的處方。

而網路上的犯罪行為也是愈來愈普及,像是販售違禁品、詐騙、勒索等等,防不勝防。隨著科技發展,各種駭客手法也是愈來愈高端,除了竊取機密資料,也可以控制各種裝置(像是網路攝影機、麥克風)來得到想要的資訊,只要人們手邊有連的上網路的裝置,駭客也就有辦法能夠接觸。

我相信網路對人類社群是有助益的,但若過度強調正面價值而忽視風險也未免太天真。這本書確實能幫助理解網路世界的可怕,讀起來算是滿有警世意味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使用網路的同時也得多注意一點啊。

相關讀書心得:

Deep Work深度工作力 斷開網路連線,能夠使生產力提升許多。
大腦超載時代的思考學 過多的資訊使得我們的生活品質下降,本書提供了一些對策。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讀書心得] 善惡的彼岸:一個未來哲學的序曲

[讀書心得] 你交的朋友,會決定你的人生

[讀書心得] 管他的:愈在意愈不開心!停止被洗腦,活出瀟灑自在的快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