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香蕉週報 #17 淺談考古


親愛的朋友你好,

是說我真的很喜歡回顧我自己之前寫的文章,而拜現在科技所賜,要「回頭看看」變得更簡單容易了。不過我不全是為了回憶過去的那些美好時刻,也能藉由讀自己以前寫得種種「思考過程」,來重新思考一下現在有沒有什麼新的想法。算是以前的自己出題,然後現在的自己來回答。當時的一些難解之謎,或許,就能被現在的我輕鬆化解。就算沒辦法解開,也可以在那之上多累積一些東西吧,再交給未來的我來想辦法。


就把過去事好好的積累,轉成現在的能量這樣。

幸運的是,我以前寫東西算是滿認真的。忘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習慣,寫完文章以後會檢查個幾次才發佈出來,讓那篇文能夠確實表達當時我的想法。(有時候也會覺得自己寫得很棒沾沾自喜)不過也確實啦,「當時我的想法」現在看起來,即使是我本人也不太一定能懂(這也就讓解謎的成份更多了一點)。無妨,反正也不是什麼一定要還原的重要事情,出現空隙、裂痕諸如此類的就用腦補吧,就把過去的這些思考過程放回腦海裡,像是拿珍藏許久的錄影帶出來一樣,重新看過或許能有些新的感觸。

除了我自己的題目很有趣,許多朋友在當時給我的回覆我也覺得很棒。不管是什麼形式的回饋我都很感激,好的壞的具體的虛幻的,這些都是朋友們給我的珍寶。畢竟大多的時間只有我自己會給回饋(對就是我本人),包括自己回自己的文章,自己想到什麼再繼續接龍那樣。有點像是讓新芽從廢土裡面長出來的感覺,很多新的靈感就從舊的廢文堆裡面出現。這樣考古起來意義就變多了,畢竟我也滿欠靈感的,自己能夠累積那麼多東西(即使是成篇的廢話)也算是屬於我個人的資產。

會喜歡回顧,原因大概是因為我喜歡思考(胡思亂想)吧。目前我大概抓到的思考過程是這樣,吸收、醞釀、產出。先看很多東西、累積養分,然後把這些材料擺在腦海裡面孵化醞釀,最後再透過某種方式呈現出來這樣。

也因為我喜歡閱讀的關係,除了大量網路上的資料(那麼方便不用白不用),再結合各式書籍(實體、電子都有),平常確實吃進滿多字在腦海裡面的。但除了文字之外,我也愛聽音樂、看影片,也喜歡用我自己的身體去感覺。畢竟好好生活就是最好的養分來源,就讓身體來記憶活著的過程(講起來好玄),也就是把發生在自己身上、周遭的事情、所見所聞好好的紀錄。

資料庫建起來以後,就更能夠觸類旁通了吧。有時候想法太執著,對某些問題鑽牛角尖,但就是沒辦法解決。這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 退一步海闊天空,讓潛意識自己去找辦法,把注意力轉到做別的事情上面。我現在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看書,不是那種想要從書裡面找答案的那種,而是讓思緒脫離本來在處理的事情上面。就目前的結果來看,確實能得到滿多解法,算是一個好招。

再來就是把這些解法表現出來。當然大部分時間是透過文字,把思考的過程一步一步寫出來,留個紀錄好給未來的我做參考。表現的形式也不是只有寫字而已,有時候也會用畫的、有時候會用講的,手段很多,但目的就是表現我的思考。把虛的東西弄成具體的,把看不到的轉換成看得到的、接觸的到的。而且,想法留在腦海裡沒用,留在紙上也沒用,想辦法化成行動才能真的產生出價值。我應該要更一進一步強化執行能力,讓巧思轉成豐富的果實,這樣看來還有一段路要走阿。

總而言之,我是覺得經驗跟思考都很重要。這兩者的共通點是,都不能抄捷徑耍小聰明,必須還是得多花點心力去「身體力行」才行啊。也只能多努力了,共勉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讀書心得] 你交的朋友,會決定你的人生

[讀書心得] 善惡的彼岸:一個未來哲學的序曲

[讀書心得] 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史丹佛大學的創新×創意×創業震撼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