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 蓋洛威教授的人生經濟學:掌握機會成本與市場法則,明智選擇職涯與發展關係,人生不焦慮、不匱乏
或許是我最近比較焦慮吧。快要40歲了,覺得自己的人生好像哪裡卡卡的,想說可以參考一下其他人對於人生的想法,於是就找到了這本書「蓋洛威的人生經濟學」,書中主要是作者分享他的人生路上一些走過的坑,幫助讀者們來避開,也確實可以回答到幾個我正在煩惱的問題。
作者蓋洛威是紐約大學商學院的行銷學教授,他並有成功創業了好幾次,怎麼看都是人生勝利組。但這也只是在「表面上」:其實他也有過幾次失敗,包含在求學路上有好幾次過關都是用求來的、創業好幾次失敗(媒體大多都只看到成功的面向)、一些後悔跟醒覺等等。也就因為有這些「豐富」的人生養分,他的一些見解也很實在。
關於職涯與金錢,作者的建議是投資要趁早,畢竟複利就是靠累積來的。這也包含投資自己,讓自己建立一些良好的基礎能力(學習能力、好奇心、態度等等),讓自己在之後的職涯上都能受用無窮。要讓自己變成一個成熟的大人,負責任、有條有序、有禮貌及自信。感覺老生常談了,但說實在的,職場上誰喜歡情緒化的同事呢?
而他在職涯選擇的建議跟我自己幾年來的工作心得一致,選擇錢多的工作來做。只要不傷天害理,應該選其他人願意付錢並且自己還算有能力的事情。熱情與夢想,等有本錢以後,再想辦法完成就好。並不一定得跟自己的「工作」結合。
書中有一大段都在討論合理的「伴侶」應該長什麼模樣。年輕的時候或許都把重點放在追求身材火辣、面容姣好的對象,但實際上,要長久經營關係也不能忽視價值觀的契合,特別是針對金錢觀念。這一段我也很有感,所謂三觀要合拍,不是說要一開始就完美的一致,而是彼此在溝通的時候至少能走到同一個頻率吧。
另外,經營家人朋友的關係也很必要(且值得)。把時間投入在一起做一些事情、聊聊天,甚至是簡單的陪伴都好,才能在彼此的回憶裡面留下一點什麼。
最後想分享一點作者對於成癮物質的想法。酒精、社群軟體等等,都是很方便讓腦中產生多巴胺的快樂道具,而應該追求的是更「健康」的來源,比方說食物、性、孩子等等。健康的多巴胺來源也包含運動、冥想、聽音樂,我是覺得避開方便的道具、走向快樂又健康的道路是值得思考且執行的。
在讀完這本書以後,對於自己的人生雖然還是焦慮,但也多了一些方向:勇於承擔、好好做人,自然可以過得更「踏實」吧。
書籍基本資料
- 書名:蓋洛威教授的人生經濟學:掌握機會成本與市場法則,明智選擇職涯與發展關係,人生不焦慮、不匱乏(原書名:世界並不仁慈 ,但也不會虧待你)
- 原文書名:The Algebra of Happiness
- 作者: 史考特・蓋洛威 ( Scott Galloway)
- 譯者: 吳芠
- 出版社:天下雜誌 天下讀者俱樂部
- 出版日期:2025/06/04
--
若要得到最新發布資訊,可以訂閱本部落格或追蹤我的FB,謝謝。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