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 決斷的演算:預測、分析與好決定的11堂邏輯課


這本書在朋友間佳評不斷,一直說這本書相當精彩好看,而我也基於好奇就也順手購入了一本。我讀這本書的時候還滿辛苦的,可能是因為我數學頭腦不夠好,書中提到很多數學公式、算法我要消化一下才能理解,也有可能是因為我讀書的習慣不好,我一定要弄清楚才有辦法推進度。不過整本書讀完以後,確實有讓我有變聰明的感覺,而這樣還不錯。

之前曾經讀到過一個說法,電腦與人類的合作模式,多是由電腦來進行簡單、重複性高像是計算之類的工作,而人類用比較靈活的心智來進行決策。但是在目前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人腦並沒有辦法即時處理大量的資訊,所以必須要借程式設計師運用巧思來幫忙「消化」。本書就是用數學原理及電腦計算的結果,來幫忙判斷什麼樣的決策會有比較高的機率成功。

對,畢竟電腦只是輔助工具,也沒有辦法全然解釋世界的現實,所以只是在一些假設性的前提,計算出各種決策結果的可能結果,再讓人來做決策判斷說是否符合自己需求。而這最大的好處就是能節省人類最寶貴的資源:時間。畢竟每個人可以利用的時間相當有限,實在沒有時間去慢慢嘗試所有的可能性。如果能透過一些懶人程式,直接講說怎麼樣選擇對自己來說比較有利,就可以以此為準「簡單的」做出省力的決策。

這當然會有一些風險。如果不能明白這些工具之前的假設,就只是因為好用就用,豈不是就像人云亦云,別人說怎樣就怎樣,有點盲從的味道在。把決策的權力交給別人,就好像受到其他人擺佈一樣,就失去了自由了。本書透過詳細的說明各種算法的前因後果(包含想要解決的問題、前提假設、各種可能結果的解讀等等),就有較高的機會讓讀者避開這樣的陷阱。

本書是由各個獨立的章節構成,可以挑自己有興趣的部分來讀就好。我是覺得這本書愈肯愈有味道,就順著讀下來了。大部分都能在生活中實際運用,像是該怎麼樣決定自己應該要選擇嘗試新的餐廳還是吃舊的就好,諸如此類的撇步讓生活品質也能在無形間提升。

這邊就把書中各個章節做個重點整理:
  1. 最佳停止:全程的37%會是最好結果的機率最高。
  2. 開發與善用:時間很多、成本還小就盡量試新的,反之就多用舊的。
  3. 排序:分類排會快很多。
  4. 快取:把常用的東西放手邊(最上面),不常用的放櫃子(或堆下面)。
  5. 排程:依照目的而定,看是期限、讓別人等待時間最少、處理最多事情有不同策略。GTD法其實還不錯。
  6. 貝氏法則:事前機率的推估相當重要,少看新聞可以避免自己的直覺被資訊誤導。
  7. 過度配適:解釋的要素放太多反而不準,有時候模型簡單點會比較好用。
  8. 鬆弛:怎樣都想不出解法,或許可以放開一些前提來嘗試。
  9. 隨機性:一開始多嘗試幾種隨機方法,然後慢慢收斂。
  10. 網路:要多注意延遲。
  11. 賽局:或許該重新思考賽局機制設計。

而以上的大方向就是,想要徹底了解一件事情就要多花時間計算,反之,想要快一點的話就會得到比較草率的答案。人生就是不斷取捨的過程,有一好沒二好,或許未來會有兩全其美的方法出現也說不定,但現階段還是要靠自己多努力一點。



書籍基本資料:

決斷的演算:預測、分析與好決定的11堂邏輯課
Algorithms to Live By: The Computer Science of Human Decisions
作者: Brian Christian, Tom Griffiths
譯者: 甘錫安
出版社:行路  
出版日期:2017/08/23

相關讀書心得:

機器,平台,群眾:如何駕馭我們的數位未來 有提到一些電腦跟人類的合作模式。
零偏見決斷法:提供一套框架來幫忙決策。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 +1 或分享。
若要得到最新發布資訊,可以訂閱本部落格或追蹤我的FB,謝謝。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讀書心得] 善惡的彼岸:一個未來哲學的序曲

[讀書心得] 你交的朋友,會決定你的人生

[讀書心得] 管他的:愈在意愈不開心!停止被洗腦,活出瀟灑自在的快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