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5的文章

兩個我

常有人說我網路上發文的感覺,跟與我本人接觸的感覺不太像。不過一直以來,我都以為我就是單純把腦袋裡面的東西給寫出來而已。就是想到什麼,稍微組織一下以後,就發布了。整體來說就是沒想太多,這樣應該跟我平常待人處事的風格很像,因為我也是沒想太多。但為什麼還是會給人這樣的感覺呢?今天在看書就看到可能原因了。

[觀影心得] 敢愛就來 Jeux d'enfants (2003)

圖片
導演:Yann Samuell 這是一部看了會覺得胃痛的片子。整體的節奏滿輕快幽默,用誇張的手法來表現男女主角兩個人之間緊密的情感,故事的主軸就繫在他們這一對從小一起長大的青梅竹馬身上,而他們兩個從小時候就一直玩著「敢不敢」的遊戲。(就是大冒險,不敢的人就輸了,當然他們是沒在怕的)

[觀影心得] 陽光燦爛的日子 阳光灿烂的日子 (1995)

圖片
導演:姜文 這部片或許因為是小說改編的關係,感覺確實就像是在讀一本小說。描寫很多1970年代中國北京還沒發展時的事情,以主人翁第一人稱的角度來敘述。因為敘事者就是主角本人,所以這部片看起來就像是他在跟觀眾們回憶起當年,一個男孩遇上一個女孩的故事。

[觀影心得] 情路長短調 Krótki film o milosci (1988)

圖片
導演:Krzysztof Kieslowski 這部片整體的節奏都很慢,但劇情的發展會讓人覺得胃痛,我的觀察啦。 因為影片很舊的關係,畫面、場景都是當時的那個樣子,背景應該就是符合當時當地人們的生活習慣。不過背景什麼的都不影響本片的主軸:主角喜歡一個女人,想盡千方百計的接近,但是又沒有辦法適當的表現自己。

[觀影心得] 四月物語 しがつものがたり (1998)

圖片
導演:岩井俊二 主演:松隆子 這部片整體來說,前面節奏很慢很慢,但是後面像是百花綻放一樣的精彩。

考古大師

先前也有提到過,每日一文的習慣似乎是從大學(或是更早)就已經開始。雖然以前寫得東西不是什麼經典好文,但也都代表了那時候我的心理狀態,也就是說我在想些什麼就會寫下來。也就這樣累積了不少「能量」,到了現在就可以來回味一下當時的點滴。覺得我有把這些思路都記下來實在是太棒了,我真的感謝我自己。

挑戰別人

自從稍微了解一些邏輯的皮毛以後,就開始會找機會挑戰各種說法。說起來也不算是什麼好習慣,就是抓人語病、找論點的破綻,然後問問為什麼、有沒有什麼根據。有時候語氣比較不好,就會變得很像故意在挑毛病,但大多時間都是為了好玩,以及挑戰一下人的極限可以到哪裡,順便釐清一下各路案情。畢竟我有一部份工作是個偵探,收集線索也是必須要練習的功課。

[讀書心得] 超弦理論:探究時間、空間及宇宙的本原

圖片
 作者: 大栗博司 當初會想要看這本書的原因,其實是想要讓自己「跨領域」一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新的靈感。結果無意間看到這本超弦理論,翻了一下感覺很酷,就這樣開始讀了起來。結果發現,物理學什麼的,果然是有點太難了。超弦理論是繼愛因斯坦之後,試圖統一整個理論物理世界、具有強大野心的想法。雖然還沒有被證實,但這理論確實有很多開創的見解,或許在未來就會證實是對的也說不一定。總之科學還是在發展的,感謝在各地努力開創新想法的科學家們。

一直等實在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情

這陣子突然有個感觸,就是很多事情其實不需要等。如果真的想要的話,就應該行動,把想像中的事情化成現實,來看看到底「具體」的會有什麼成效。常會聽到,等到我長大就可以怎樣怎樣、等到賺大錢就可以怎樣怎樣、等到老闆交派任務下來再去執行,什麼都是等,再這段期間就讓自己像是傻瓜一樣,被動的想像時機來臨會是怎樣的情形。

反求諸己

就算環境再怎麼差,或是給訂的限制很多,我認為人還是有辦法轉變。因為光是抱怨是沒辦法解決問題,酸言酸語又如何呢?該做的、該去行動的,還是必須要去「做」,才會成真。對此我很有信心,只要相信自己可以改變,想像力就會是超能力,就會讓自己的能力突破某種界線。

重整旗鼓

在過了一連串亂糟糟的生活之後,心中就會有股突然的衝動,想要重整旗鼓一下。因為總不能就這樣心煩意亂下去,於是我就想到這種不定期的煩躁感一定是來自某種系統上的問題。因為我的生活還算規律,在這樣自己掌握的步調之下還會產生毛躁感,一定是有哪裡出了點小問題。這小問題就在日積月累之下,漸漸越來越大,就像試住在心裡面的怪物一樣,透過某種方式吸收能量,然後就演變成不得不面對的局面。

大智若愚

據說小時候的我看起來得感覺是笨笨呆呆的,大概也因為這樣吧,就被灌上一個大智若愚得稱號。不過小時候(約莫10歲)哪能有什麼大智呢?頂多就是小聰明那類型的吧,因為那時候的眼界很小、世界很小,就只能僅可能的探索周遭的事情,沒看到的就用想像力來彌補。或許就因為這樣一直胡思亂想的(順便帶條口水),才會看起來呆呆的吧。

學習是一趟旅程

這陣子又在順著自己的感覺,把看起來可能有興趣的主題,做一系列的探索。方法就是隨性抽一本書,看完以後再去找有沒有相關的資料,然後在腦海當中把架構建立起來。雖然稱不上全面,但比起「什麼都不懂」倒是好多了。這樣做對於我自己來講的好處,大概就是又多了一門冷知識。雖然「用處」看起來不大,但誰知道未來會是怎麼發展呢?說不定就這樣派上了用場。

默默的達標了

年初定下的100篇文章目標,就在今年正要過完一半的時候默默的達標了。這半年來的我確實有些改變,包括思想、理解的深度、見識、領域的廣度,都有了些許的提昇。而體能方面,也是走向比較精實的方向在努力。唯一欠缺的大概是技巧的磨練,我有試著做了一些企劃,知道自己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只好繼續多努力一些。